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中国内画之吴建柱

发布时间:2016-07-13 11:06 来源:淄博日报 作者:刘培国 编辑: 
摘要  鼻烟壶是舶来品,洋人吸食鼻烟的器具。登陆中国,情形为之一变,实用变成了把玩。大清嘉庆年间,傅甘桓以水晶料器取代珠玉牙瓷首创内画鼻烟壶。料器即琉璃。山东博山,是明清两代中国琉璃的制造中心。康熙《益都县志》载:“其器用淄砚、琉璃、瓷器,颜神镇居民独擅其能,镇土瘠确,而民无冻馁者以此。”博山内画鼻烟壶以及吴建柱内画艺术在其发展史上居于何种位置,是我很早就想厘清的一个课题。

09_2982.jpg
吴建柱先生近照

09_2985.jpg

09_2986.jpg
吴建柱内画作品

鼻烟壶是舶来品,洋人吸食鼻烟的器具。登陆中国,情形为之一变,实用变成了把玩。大清嘉庆年间,傅甘桓以水晶料器取代珠玉牙瓷首创内画鼻烟壶。料器即琉璃。山东博山,是明清两代中国琉璃的制造中心。康熙《益都县志》载:“其器用淄砚、琉璃、瓷器,颜神镇居民独擅其能,镇土瘠确,而民无冻馁者以此。”博山内画鼻烟壶以及吴建柱内画艺术在其发展史上居于何种位置,是我很早就想厘清的一个课题。

清朝光绪年间,北京的周乐元传承了傅甘桓,与马少宣、叶仲三等人形成了一个内画家群体,是为“京派”。京城与博山在明清两代琉璃生产协作史上过从甚密,犹如“前店后厂”。四海之内无任何一地像博山一样,与明清宫廷琉璃有着如此亲近的血缘关系。清光绪十六年,一位叫王凤诰的博山人,以行贩琉璃料器之便,自京城将内画技艺带回博山。民间画师毕荣九、薛向都、孙坦普等很快注入了自己的特点,遂成“鲁派”始祖,与“京派”双峰对峙。到毕怀远、薛京万、张文堂诸先生时,“鲁派”进入第二代。

1959年4月,14岁的吴建柱进博山琉璃厂内画组学习内画,暗以马少宣为偶像。马少宣不仅能画,还能在壶里写字,其欧楷遒劲挺拔,齐整秀气。吴建柱独钟马少宣,与父亲吴金庭有关。吴建柱将入内画之门,父亲郑重告之,工内画,须书画双修,不然即沦为工匠。当时的内画老师,都不擅写字,张文堂几乎不写,薛京万不写,张雪村也基本不写。老师们送给京剧名旦尚小云的内画壶,得叫吴建柱这个学员代笔。

吴建柱入门之初,决心书画双修,亦穷其一生,矢志不渝。其间,吴建柱时遇“贵人”。淄博瓷厂有位毕成彦,尝与一代名画家李左泉共事,时在淄博瓷厂手绘陶瓷。1959年,淄博瓷厂求援博山,生产国庆10周年庆典专用瓷,博山文化馆推荐了孙心如和昃如川。毕成彦就是在此期间与孙心如熟稔,就把孙心如引荐给吴建柱,成为其启蒙书法老师。孙心如先生写隶,吴建柱就从隶下手。孙心如说从隶开始可以,以后还得学楷。一周一批阅。孙先生擅奖掖后学。经毕成彦引荐的年轻人有十来个,皆备受孙先生喜爱,学到后来,往孙先生家跑动的只剩了吴建柱一个。

一晃进入七十年代,吴建柱受命筹备市农业学大寨画展,往张店一跑就是9个月。期间常去图书馆,看见一份《人民中国》,登出沈觐寿一幅楷书,叫吴建柱瞬间倾倒。之后在报刊上每看到沈氏书法就剪下保留,仔细揣摩。参悟中吴建柱渐渐明白,沈的字是胖学颜瘦学褚,而把褚与颜、胖与瘦结合得那么好,忒不简单。自此,吴建柱又步入唐楷视界。对沈老先生的心摩手追,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年代。

说到吴建柱的书法水准,他只谦称十分爱好写了多年。其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山东省刚刚成立书协时,吴建柱就是最早进入的八个淄博籍会员之一。其中市书协首任主席张云铸,对吴建柱特别看好。七十年代初,吴建柱以书法参加市书画展,作品在闭展后被张云铸“扣留”。1974年,博山书画家4人在市展览馆集合,去南京看全国美展,张云铸初识吴建柱:“你是吴建柱?还是个小青年嘛!我还以为你四老五十了呢!来我办公室坐坐,你的作品就挂在我的办公桌旁边。”吴建柱进去小坐,张云铸十分客气,眼神里满是对后起之秀的欣赏和怜爱。那个年代,能在书展上抛头露面的都是些老先生,譬如薛梅村、王一川、于镜三,像吴建柱这样的年轻人可谓凤毛麟角。

七十年代末,李玉衡先生从市图书馆馆长位置引退,在博山成立颜山地区书画研究会,请工人文化宫的王颜山先生负责书法。路长存、吴建柱、张元胜、蒋正和、赵增儒,都是书法沙龙的常客。一周两个晚上,他们聚集在工人文化宫那张大案子上,钻研笔墨纸张,切磋绞转提按。年轻的吴建柱骑一个破大金鹿,下白虎山,上峨眉山,穿城而过,却跑得最是带劲。

在书法造诣日渐精进的时候,吴建柱的绘画也渐入佳境。

早在1957年,应外贸部门的提议,博山内画老艺人把陶瓷釉彩引入内画创作。薛京万先生尝试淘汰鼻烟壶内画有史以来的尖钩竹笔,使用狼毫毛笔作画,极大地提升了内画的表现力。内画工具的每次创新,都为吴建柱插上飞跃的羽翼。

吴建柱幼时就对画画情有独钟。读高小时老盼着一周一节美术课,平素还主动帮老师画黑板报,写写标语。各种画谱总是堆满家里的书桌。1959年,吴建柱高小毕业,去淄博三中报名填表,因家庭问题名落孙山,遂重拾旧爱,让老人们淘换更多的画谱在家画画。画好一张,父亲就在画面上题字,得意之时,会信手署上“采石”二字,授为笔名,寓作一个不辞疲累的采石头的苦力。

吴建柱在绘画上受李左泉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光焰,再即张雪村。在内画组,学员们仿效的画多是丁耀东先生的铺丝画。铺丝画,是在画面之上铺琉璃丝,为彰显琉璃制品的华丽,衬在底下的画势必要浓彩艳抹。吴建柱酝酿着改变。他一心追随近代名家齐白石、潘天寿,并处心积虑地在壶中应用,六十年代始在壶里画文人画。

李左泉先生的指点,每每有醍醐灌顶之效。

琉璃厂内画组和李左泉先生家都在家庙胡同。那时电力匮乏,工厂多避峰轮休,逢李左泉先生周四休息在家,内画组的老少艺人们便把他请来说说。老师辈人物们都知道先生在国画界的影响,对李左泉也尊敬有加,谦谦以四爷相称呼。虽说年纪相仿,李左泉并不客套,当着众多徒弟的面,“戏谑”老师:“你们教给人家画啥?就光画两把笤帚一堆坟?”老师们只是嘻嘻笑:“看四爷说的,不就是这个水平哩!”所谓“两把笤帚一堆坟”,是说前头两棵树带一个拖脚,后头再画一座山,比喻老生常谈一成不变。

李左泉早年工花鸟,没骨小写意,米点皴雨景则是大写意,尝与国内诸多名家悠游交往,暮年多画雪景。一周见一面不够,吴建柱就花一角八分钱买张火车票,隔三岔五去淄博瓷厂向李左泉请教,不一而足。从李左泉先生那里,吴建柱看到了怎么操笔、用笔,学会了一笔当中运笔的变化。

而光焰早年研习大千,后研究石涛,再黄宾虹。他住北门里,见天走北关,进税务街,经小于家胡同、赵家后门,去淄博一中上班。光焰走到赵家后门,会路过内画组,有时就进去画一画。国画的皴、擦、染、点、勾、线等技法,也自然而然地浸入到吴建柱的内画。

然后还要泡学习班。七八十年代,吴建柱经常出入文化宫、文化馆联合举办的国画创作学习班。省城下来三位画家陈维信、刘鲁生、张彦青,去张店访高启云不逢,听说博山有个国画班,就抬腿南下,一呆就是三天。三位老师画了大量技法各异的画作,均谢绝主办方收藏,一律赠与学员,作为范画供日后学习揣摩。相识以后,吴建柱屡屡挟习作赴省城请教,频频受益。自此始,写生国画这一中国画的正本清源之策在吴建柱手里得到了开创性的运用。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时常跃上吴建柱的写生本。崇尚写生与原创,摆脱陈腐的机械临摹,让吴建柱的内画在一条无人涉足的新径上渐行渐远。在内画组,却令为师者眉头紧蹙。

内画老艺人不讲究笔法。他们以工为上,受鼻烟壶瓶口窄狭、大笔不能施展的限制,索性放弃了对写意的追求,填色就是了。笔法、墨法,是中国画的最大讲究,吴建柱却要把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意趣放到壶里头去。吴建柱的画风与众师兄迥异,更与厂领导的意见相悖:“壶坯磨得如此精细,几笔就草草了事,能卖几个钱?”琉璃厂的领导索性开宗明义:“一要学老师,二是往细处走,不要走歪门邪道。”吴建柱外表笃实,内里耿直强悍,总与上级的愿望背道而驰。厂长说:“你一个小孩子家,不好生跟着老师画,咋就光想搬弄书?”就光挨尅,费半天工夫所得,末了都是二级,听话的师兄弟个个一级。刚出徒的时候,他的内画价格只算别人的一半。领导就是要你画得像、画得细、画得满、画得鲜艳,吴建柱偏不。

当然,工、细的东西也有好的,吴建柱喜爱的是简约,看重的是内涵。一朵荷花不在于画得咋像,要体会画家内在的那个感悟。扬州八家的李复堂、郑板桥,亦书亦画,书画双绝,始终是吴建柱的典型模范。领导住在厂子附近,晚上出来遛弯,到内画组开开门一看,桌上摆的壶里又是那些稀稀拉拉的竹子兰草之类,就抓起笔来,沾沾墨伸进壶里一通抹划,让你前功尽弃还得重新涮壶。参加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吴建柱的作品因独具东方文化气息而得到大量订货,画的正是梅兰竹菊。

吴建柱的字发蒙于孙心如,绘画就教于李左泉,两位大师沉潜民间,过早地被险恶现实所堙没,仍不失为国手级硕儒宿耆,这不能不决定着吴建柱书画造诣的高度和深度,也逐渐形成与中国内画的其他巨匠们形成美学内涵和文化走向上的显著分野。

1995年9月5日,在最后一届淄博陶琉艺术节上,市博物馆隆重举办了“吴建柱内画内书艺术展”,这是“鲁派”内画首次举办个展。有人把展览的册页寄到了故宫博物院,第二年,故宫传来消息,说吴建柱的作品够进故宫收藏的档次,但要看到实物再定。吴建柱托人将两件作品送到了故宫,一件是内画田园风味和雪景人物,一件是内书吴丈蜀诗和李空同诗,送到了主攻玻璃器、鼻烟壶、珐琅器和古代漆器的文博专家夏庚起、张荣先生手上,两位甚为震惊,特别对吴建柱的内书,认为已经到了国内最高水平:“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一点名气都没有?”立即决定收藏,一周以后给出了收藏证书。10月,故宫博物院举办“历代鼻烟壶展览”,特邀吴建柱夫妇进京观展。

原本,鼻烟壶出身匠籍,起于实用,在皇亲国戚、达官贵胄附庸风雅中成为把玩新宠,以鼻烟壶内画的产生为发端,意味着其本土化过程最后形成。其后,鼻烟壶内画纵有超凡脱俗的冲动,无奈因传承方式的限制,匠来匠去的遗传基因根深蒂固,地道中国文化的血脉难以楔入。当下,中国内画依旧一意孤行,只有吴建柱是个例外。吴建柱的探索,自然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2008年11月23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播出中国内画鼻烟壶专题,开端展示的五件鼻烟壶精品就出自吴建柱之手,分别是《春酣图》、《竹石图》、《秋意图》、内书《岳阳楼记》和《山灵觅食图》。2013年12月18日,在央视《国宝档案·津门寻珍·乾隆掌中宝》中再次向观众展示。2014年2月,《吴建柱内书内画艺术》由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细观这些内画精品,我以为,“鲁派”画风加于吴建柱头上未必合适。吴建柱的内画别出心裁,走的是一条中国文人画的笔墨路线,他的内画艺术不应专属某个派别,现实生活是他的源头活水,马少宣是他的精神衣钵,东方文化神韵是他的精髓血脉。

距离国际烟壶协会主席、香港著名收藏家梁知行先生恭推吴建柱为“内书第一人”,时间已然过去二十七年。也许,江山辈有新人出,更多更醒目的“内书第一人”次第出现,吴建柱只是报之以欣赏和欢喜。他的心性越来越悠闲,在他的眼里,人间万象也越来越可爱了。活到一定年纪,涂抹到一定年纪,所有功利一概化作了浮云,只剩了豁达平淡,艺术也便归入化境。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内画 吴建柱 鼻烟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鲁派内画:中国内画艺术大师张路华内画新品鉴赏
下一篇:清代各朝玻璃器底款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