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白瓷

发布时间:2016-12-06 09:34 来源: 湖田瓷社  编辑: 
摘要 白瓷即胎和釉均为白色的瓷器。白瓷要求胎、釉含杂质比青瓷更少,其中铁的氧化物只占1%,或不含铁,胎体洁白,釉层纯净而透明。

一、白瓷的概念

白瓷即胎和釉均为白色的瓷器。白瓷要求胎、釉含杂质比青瓷更少,其中铁的氧化物只占1%,或不含铁,胎体洁白,釉层纯净而透明。

二、白瓷探源

白瓷、青瓷、黑瓷的发色都取决于胎釉中氧化铁含量的多少。中国早期白瓷大约在北朝时期才出现,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了最早的一批白瓷,有长颈瓶、四系罐等,具备了白瓷的基本条件,但质地较粗,烧结不成熟,有的釉色泛黄或泛灰。河北内丘北朝瓷窑遗址出土的白瓷,有碗和四系罐,水平与范粹墓出土白瓷相似。

1.jpg
隋  白釉高足杯(故宫博物院藏)

2.jpg
隋  白釉罐(故宫博物院藏)

3.jpg
唐  白釉双龙耳瓶(故宫博物院藏)

隋代,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白瓷出现,此时的白瓷无论从胎釉的色泽还是烧成温度、胎体致密度来看,都已大大超越北朝,基本达到现代白瓷的标准。一些隋墓如姬威墓、张盛墓、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数量、品种和水平都超过北朝。隋代白瓷窑址有河北内丘、临城、河南巩县等地。在巩县窑附近发现一个窑藏,出土了质量比较高的隋代白瓷深腹杯和双耳罐。

4.jpg
唐  邢窑白釉执壶(故宫博物院藏)

5.jpg
唐  邢窑白釉瓶(故宫博物院藏)

6.jpg
唐  邢窑白釉盒(故宫博物院藏)

三、白瓷的发展

白瓷的制作工艺在唐、五代时期大踏步前进。在唐代,邢窑白瓷的质地已达到“如银似雪”的水平。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茶瓯》诗中就有“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的美誉。邢窑白瓷在当时后来居上,与久负盛名的越窑青瓷并驾齐驱,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一些制作精美的邢窑白瓷上还往往发现刻有皇宫中珍藏珍宝的御库“大盈库”的“盈”字,说明邢窑曾为皇宫烧贡瓷。

7.jpg
唐  邢窑白釉唇口碗(故宫博物院藏)

8.jpg
唐  白釉褐彩子母狮塑像(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唐代生产白瓷的窑口还有河南巩县窑、曲阳窑、鹤壁集窑、密县窑、登封窑、荥阳翟沟窑、郏县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铜川黄堡窑、安徽萧县窑、江西景德镇窑等。

9.jpg
五代  定窑白釉执壶(故宫博物院藏)

10.jpg
五代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故宫博物院藏)

11.jpg
五代  白釉盒(扬州博物馆藏)

12.jpg
北宋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海石榴纹笠式碗(故宫博物院藏)

13.jpg
宋  定窑印花螭龙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14.jpg
宋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时期,曲阳窑(定窑前身)所产的白瓷发展迅速,工艺水平大幅度提高,有的制品上刻“官”、“新官”字样,也有用褐彩写“菜玉”的字样。

16.jpg
宋  定窑孩儿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5.jpg
宋  定窑白釉盏托(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白瓷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定窑。定窑白瓷胎薄釉润,有象牙般的质感。此时的定窑开始大量采用刻划花的装饰技法,刻花层次清晰,划花如行云流水。到了北宋中后期,定窑首创覆烧工艺,使产量猛增4至5倍,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覆烧工艺在此后相继被南北方各个窑口学习模仿,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南宋景德镇窑的青白瓷。

17.jpg
宋  定窑白釉刻划花石榴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18.jpg
北宋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上海博物馆藏)

19.jpg
宋  定窑白釉刻花芙蓉纹蔗段花口洗(故宫博物院藏)

20.jpg
金  定窑白釉刻划朵花纹葵花式盘(故宫博物院藏)

在宋代,生产白瓷的还有河北磁州窑、四川彭县窑、山西平定窑、阳城窑、介休窑、孟县窑、河南密县窑、登封窑、福建德化窑、安徽泗州窑、宿州窑等。

21.jpg
辽  白釉刻花鸡冠壶(故宫博物院藏)

22.jpg
金  定窑白釉印花海水鱼纹长方枕

23.jpg
金  白釉剔花花鸟纹枕(故宫博物院藏)

辽金时代,北方的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瓷窑继续生产,辽宁、江西、内蒙古等地受定窑、磁州窑的影响也生产白瓷。内蒙古赤峰的瓦缸窑学习定窑工艺,生产具有定窑风格的白瓷,产品质地优良,具有较高的水平。

24.jpg
元  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25.jpg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白瓷工艺达到新的水平,此时的白瓷又名“卵白釉”、“枢府瓷”,取其釉色白如卵幕、厚如凝脂,质地优良的产品被用作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以及掌管祭祀的官方机构——太禧宗禋院的专用官方瓷器。最为著名的有景德镇湖田窑区生产卵白釉瓷器,品种有碗、盘、瓶、罐等器皿。景德镇白瓷工艺水平的提高,为青花、釉里红等品种的发展以及此后釉上彩绘的兴盛打下基础。

26.jpg
明 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故宫博物院藏)

28.jpg
明 永乐  甜白釉鸡心底碗(扬州博物馆藏)

29.jpg
明 永乐  甜白釉划花梅瓶(天津博物馆藏)

明代,景德镇成为驰名中外的瓷都,制瓷中心的形成,让景德镇所产的各种瓷器竞展风姿。此时的白瓷工艺同样得到发展——永乐的甜白釉釉色细腻天润,宣德至晚明的白瓷釉质莹润如堆脂。景德镇白瓷始终是瓷器中的一个优秀品种,它的优秀质量一直保持到清代,尤以清三代的质地最为精美。

30.jpg
明  白釉堆贴梅花纹杯(扬州博物馆藏)

31.jpg
清  雍正白釉凸花抱月瓶(扬州博物馆藏)

现在,景德镇生产的高温细白瓷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无论在工艺、色泽、形制以及装饰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形成百花齐放的自由盛世,是为世界瓷都。

——延伸阅读

在白瓷发展史上,德化窑产品特别引人注意。德化白瓷胎体细密,透光性好,白里透红,有“中国白”的美誉。明代著名工匠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等人制作的观音、达摩等瓷塑享誉海内外,是中国白瓷的名品。

——后记

白瓷的产生与发展,从粗粝到精致,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洁白的瓷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太多的可能,她记录的,是历史的工艺脉络,承载的是造物的精神内涵。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1
关键词: 白瓷 定窑 景德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人立文创打破固有思维引领商业模式创新
下一篇:紫砂壶名家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