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刻瓷学院
编辑

艺术家需要的是“艺术家精神”,而不是“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16-06-22 11:21:50 来源: 艺术阵地 作者:黑子 编辑: 
摘要 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政府工作重点时,他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意是鼓励企业培育工匠精神。而不知缘由地,艺术界也开始了大谈、热捧,甚至反复强调、学习工匠精神,在此之前却是从未有过的现象。不能不说,这一方面是艺术界媚政的体现,另一方面更是艺术界自我精神信仰与价值标准严重缺失的体现。

QQ截图20160622112125.jpg

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政府工作重点时,他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意是鼓励企业培育工匠精神。而不知缘由地,艺术界也开始了大谈、热捧,甚至反复强调、学习工匠精神,在此之前却是从未有过的现象。不能不说,这一方面是艺术界媚政的体现,另一方面更是艺术界自我精神信仰与价值标准严重缺失的体现。

不明确艺术家身份,没有或者不清晰艺术家精神,只好向工匠师傅们抢夺别人家的行业宗旨和精神资源,并充当自己的“家规家训”,引以为本,津津乐道,实在可笑!也正因为没有自己的精神建构与价值导向,才使得目前艺术界乱象丛生,鱼龙混杂。不仅严重亵渎了艺术家原本的形象,还大大影响了当今艺术的整体水准,以至于阿猫阿狗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胡涂乱抹一样被当作艺术品,从而欺世盗名,误导了大众审美。

而什么是工匠精神?它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但首先务必要清楚,艺术家不是工匠,即使是能工巧匠,也绝不是艺术家。而艺术品也不是产品,更不是商品。它们不是一个概念、性质和层面的事物。况且很多艺术品也并非是单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就能够完成,或者就能够达到的艺术状态与艺术效果。因此以企业管理的模式来要求艺术家,以产品制作的标准来衡量艺术创作,显然是很不合适的。即使工匠精神的内涵被解读为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但这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讲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强调,是其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不具备就没有资格成为一名艺术家。这是做为“家”的必要前提条件,绝不能降格以求!

即便退一步讲,现实中我们的确需要“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但这也不仅仅是艺术家们需要,它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工作品质。科学家就不需要?设计师就不需要?主持人就不需要?老师就不需要?学生就不需要?甚至性工作者就不需要?当然不是,当然都需要。既然都需要,那么作为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来讲,就不能牵强附会,将其看作或混淆为艺术家精神的全部或核心内容,更不能像薛永年先生所阐述的“艺术家必须是能工巧匠”!

如果艺术家是能工巧匠,那么艺术品也便等同于了产品、商品,或者高级产品、高级商品。可事实显然不是。这恰恰暴露出了当代我国专业艺术教育的一个现实误区,即偏重艺术技法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甚至忽略了艺术与艺术家精神的培养和教育。有很多学习传统书画的也是,只知道学习古人笔墨的外在表现形式,却不知体味和领会古人笔墨的内在人文精神,只知道怎么书、怎么画,却不知究竟要书什么、画什么,要表达什么。很是可悲!

所以,艺术家需要的是“艺术家精神”而不是“工匠精神”。我们务必要重塑艺术家精神,要树立艺术家自己的“家规家训”,要展现艺术家自己的“风采风貌”!否则艺术界将会继续乱象丛生、鱼龙混杂下去,也将会继续缺失精神信仰与价值标准。而纵观历史会发现,举凡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大家一定是具有这样品格与修为的人:以艺为本,以德为先;艺为人师,德为世范;自由思想,独立精神;重视原创,追求经典,且胸怀宽广,心持正念,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

我想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艺术家精神,就是我们亟需要重塑和树立的艺术家精神!也只有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而真正的艺术家于德于艺,也一定是这样能够供大家学习的榜样和敬仰的对象。现实的艺术家们唯有对此进行清晰的认识,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艺术界的整体时风才会好转,才会真正诞生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大师、大家。(注:本文作者黑子,著名文化学者、文艺批评家)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艺术家 “艺术家精神” 李克强总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苏料青花“铁斑”的形成机理
下一篇:丁邦海编著的《中国刻瓷艺术》独家连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