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刻瓷学院
编辑

【董善习——刻瓷艺术】刻瓷的渊源与发展序及前言

发布时间:2016-06-29 08:36:47 来源:刻瓷艺术 作者:董善习 编辑: 
摘要 董善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951年出生于山东淄川,1972年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始从陶瓷艺术。198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8年赴澳大利亚南澳国际博览会,1992年赴韩国首尔博览会,以刻瓷艺术参展。历任淄博瓷厂科研所所长,艺术瓷分厂厂长,洪山陶瓷厂总工艺美术师等职。

1.jpg

艺术家简介

董善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1951年出生于山东淄川,1972年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始从陶瓷艺术。198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8年赴澳大利亚南澳国际博览会,1992年赴韩国首尔博览会,以刻瓷艺术参展。历任淄博瓷厂科研所所长,艺术瓷分厂厂长,洪山陶瓷厂总工艺美术师等职。

2002年被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3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轻工系统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0年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陶瓷工业协会刻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四十多年来致力于陶瓷艺术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先后有五十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评中获奖,多次被聘为省陶瓷创新评比评委和全国刻瓷艺术大赛评委,多件作品被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友好人士收藏。

2000年,集多年实践和对刻瓷艺术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创作出版了《刻瓷艺术》一书,2001年获首届“淄博文学艺术奖”。论文《清代、民国时期的刻瓷艺术——刻瓷艺术探寻之一》《淄博刻瓷艺术之我见》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2012年与山东硅元科技人员合作,成功研创“刻瓷烤彩”新工艺,并于当年荣获“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2.jpg
紫气东来 高35cm 刻瓷烤彩瓶 董善习 2013年

应善习之邀,为其《刻瓷艺术》修订版作序。

岁月回放,往事再现,文路渐晰。

我与善习相识已逾三十载。20世纪70年代末,时值“文革”结束,为尽快恢复遭受重创的陶瓷产业,受所在单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派遣,与胡美生等同人前往山东淄博,举办了一届为期半年的山东陶瓷设计培训班。

善习就是那届由山东淄博瓷厂选送前来学习的两名学员之一。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善言谈,虽只有二十多岁,却稳重大方。随着交往的加深,其勤奋好学及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1984年,善习又经单位推荐,来北京参加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陶瓷进修班。期间,身为装饰班班长的他,全身心投入到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强化训练之中,为其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扎实厚重的基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陶瓷设计的专业研究人员,我与淄博——这一全国重要的陶瓷科研、生产基地,有着不一般的情结。

齐鲁大地,文化底蕴深厚,贤人达士辈出,陶瓷艺术源远流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陶瓷这一传统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末,每年都举办一届国际陶瓷博览会。会展期间,来自省内外各地的陶瓷新设计、新产品荟萃淄博,尽展姿容。淄博刻瓷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张对外文化交流的地域名片。

作为受邀评委或专家,我几乎年年都到淄博,倾心关注其陶瓷产业的发展,与淄博的陶艺工作者们结下了深厚友情。

刻瓷,作为淄博最具特色的陶瓷艺术,20世纪70年代方被引入。至今,虽只有短短四十年,但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栽培扶持下,经过从艺工作者们的精心浇灌,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声誉全国,走向世界。在山东每年的会展新产品评比中,刻瓷艺术创作已占有很大比重。在众多的创新中,善习不断推出的刻瓷新作总令我倍感欣慰。特别是他将中国绘画的泼墨肌理技法移植于刻瓷创作之中,运用相应的刻瓷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意境深邃、形象俊美。

在长期的艺术之旅中,善习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积极创作,始终坚持着对刻瓷艺术理论的研究与探讨,2000年出版发行了《刻瓷艺术》第一版。十几年来,伴随着刻瓷艺术的蓬勃发展,善习不满足于已有的成果,依然在路上。他利用一切机会拜访有关人士,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有关证物,采纳有关建议,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完成了对《刻瓷艺术》第二版的修订。

二版《刻瓷艺术》有两大亮点:一是将刻瓷的起源梳理得更为详尽,用众多难得一睹芳容的证物,将诞生于清代乾隆年间宫廷艺术的刻瓷根基加以夯实,使发展脉络更加明晰。二是2012年善习与山东硅院研究员任允鹏等人一起,共同研创的“刻瓷烤彩”新工艺,完全用陶瓷的语汇丰富完善了刻瓷艺术。前年在淄博,我看到了他们按此新工艺镌刻制作的系列刻瓷作品,其特点是既保持了传统刻瓷刀法的金石韵味,又解决了传统刻瓷赋彩上存在的不足,使刻瓷成为真正与火相融的陶瓷艺术,是刻瓷近三百年来一次质的飞跃。

作为一名老陶艺工作者,看到下一代如此努力,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愿中国的刻瓷艺术继续蓬勃发展,望善习能创作出更多佳作。

提笔书之,是为序。

张守智
2014年11月15日

3.jpg
春华秋实 高35cm 刻瓷烤彩瓶 2013年


前言

“中国”一词,在英文中为“China”,而“china”意为瓷器。可见世界认识中国,是从瓷器开始的。

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们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三千年前的商代中期,烧制出我国最早的原始瓷——青釉瓷,为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时期,作为人类的重要发明之一——瓷,在我国创烧成功。

一件优美的陶瓷艺术品,不仅要求器皿本身质地优良、制作规整严谨、造型美观大方,同时还要通过装饰手法使之达到完美的境地。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用智慧创造出许多丰富精美的陶瓷装饰手法: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代的模印、划花,唐代的三彩釉陶,宋代的单色釉、剔花、印花,元代的青花,明清的釉下五彩、釉上古彩、粉彩等,使陶瓷装饰不断丰富发展。

陶瓷装饰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刻瓷艺术,于清乾隆年间在宫廷艺苑中首次绽放。

三百年来,特别是近四十年来,刻瓷艺术迅猛发展,它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0世纪70年代,淄博从事刻瓷的工作者只有寥寥数人,且都集中在几个大型的陶瓷企业中,每年刻制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短短四十年,这一陶瓷装饰艺术已深植于淄博这方沃土,成为本地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每年有数万件刻瓷作品流向全国,走向世界。刻瓷,已成为一张国家与地方对外交流的极具特色的地域名片。

为使刻瓷这一艺术之树长青,相应的理论研究应与之齐头并进,这是我们的责任。

2000年,我的专著《刻瓷艺术》,经南方出版社出版,一经发行便引起多方关注。2001年荣获首届“淄博文学艺术奖”。

时光飞逝,十四年弹指而过。在繁忙的创作过程中,我从未放弃对刻瓷艺术发展轨迹的探讨及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已进耳顺之年,更感时光之宝贵,愿尽微薄之力,促进刻瓷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经慎重思考,决定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补充与完善,再次出版发行。

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董善习
于2014年

4.jpg
事事如意颂金秋 高51cm 刻瓷瓶 董善习 2014年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董善习 刻瓷 渊源与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丁邦海编著的《中国刻瓷艺术》独家连载(三、上)
下一篇:【董善习——刻瓷艺术】刻瓷的渊源与发展之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