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艺术鉴赏
编辑

皇家宫廷专用黄釉瓷器

发布时间:2016-09-24 10:14:12 来源:宁静致远早餐茶  编辑: 
摘要 黄瓷,又称宫廷黄瓷。瓷器的一种。始于唐代,以安徽南寿州窑所产最著名。唐代除寿州窑外,四川邛崃窑、湖南长沙窑也烧黄釉瓷,但颜色较偏青绿。质量最高、色彩最纯正的高温黄釉瓷,以宋代汝窑所烧的茶叶末釉瓷器为佳。黄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有崇高、高贵、权力、威严、智慧、神秘、华贵等象征意义。

黄釉瓷器

黄釉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安徽淮南寿州窑,四川邛崃窑,河南密县西关窑、郊县窑,陕西黄堡窑,山西浑源窑,河北曲阳窑,其中以寿州窑黄釉瓷最为著名。它是一种以适量的铁为呈色剂,以铅为助溶剂,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的低温釉瓷。

黄瓷,又称宫廷黄瓷。瓷器的一种。始于唐代,以安徽南寿州窑所产最著名。唐代除寿州窑外,四川邛崃窑、湖南长沙窑也烧黄釉瓷,但颜色较偏青绿。质量最高、色彩最纯正的高温黄釉瓷,以宋代汝窑所烧的茶叶末釉瓷器为佳。黄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有崇高、高贵、权力、威严、智慧、神秘、华贵等象征意义。

1.jpg

历史发展

明代以前的低温黄秞多数为黄褐色或深黄色,不是真正的黄色。

传世的黄釉瓷器以宣德制品为最早,传世器大多为盘,器物内外皆施黄秞,釉色娇嫩,釉面肥润,通体无纹。弘治、正德时期的黄秞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器物色调均匀一致,釉面平整无痕,色泽滋润娇嫩,且光泽度较好,恰似鸡油,是真正的黄色。因其施釉时是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瓷器上或素胎上,釉层不易剥落,故名“浇黄”。由于其色调较淡,显得娇艳,又称为“娇黄”。明晚期时,黄釉瓷曾一度停烧,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又恢复了烧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黄秞瓷主要是在沿袭明代黄秞的基础上,以仿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把暗刻、划、印、雕等各种装饰工艺以及釉上彩绘共同运用到黄秞瓷器上,这样既丰富了黄秞瓷器的品种,又体现了创新的色彩,一改之前单色黄釉瓷“素面朝天”的面貌,形成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晚清时期的精品多为慈禧太后御用的以光绪黄釉瓷为代表的官窑瓷器。

2.jpg

观赏瓷是以陶瓷为原料经过艺术加工而制作出来的具有一定艺术美感、观赏价值的瓷器,如花瓶、展示盘、雕塑等。主要目的是用来观赏,艺术价值的高低是其产品的生命力。由于观赏瓷弱化了瓷器的实用性特质,因此探求瓷器产品的艺术可能性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历史长河中一代代的陶瓷从业者创造出缤纷多彩的艺术瓷产品,它们是观赏礼品瓷器的主要来源。观赏瓷从整体上看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几个小门类:按外形种类,如花瓶、展示盘、雕塑;按题材内容,如人物类、动物类、花纹;按表达形式,如具象类、抽象类;按制作技法,如轮制、粘贴、圆雕、浮雕、镂雕、圆雕浮雕镂雕结合;按表面装饰,如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颜色釉。

工艺介绍

黄釉瓷分为分高温釉和低温釉两种,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后呈现黄色,到清代时在烧制的黄釉中加入了玻璃白,呈色较明代亮且白,无明代的娇嫩之感。

烧制方法

一种是在素坯上直接施黄釉然后再烧制,另一种是在已烧制的施黄釉。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宫廷专用瓷。明代黄釉瓷可以分为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三个时期。

工艺方面:(难)

1 、黄瓷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白)烧;三是釉(黄)烧;四是金烧。十窑九不成。

2 、黄瓷的形成难。黄釉在800度要分解,黄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

瓷质方面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低温陶、中温精陶、炻中、高温白瓷、强化瓷、高温细白瓷、玉瓷、黄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烧成,玉如凝脂,足显珍贵。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宫廷 黄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殷俊廷——黑陶
下一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雪英——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