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博山,中国琉璃的发祥地

发布时间:2016-04-21 21:27 来源:原创 作者:刘培国 编辑:高守建 
摘要 1982年在大街建筑工地发现了元末明初一大型琉璃作坊遗址,惊动了中国琉璃考古界,显示元代博山琉璃制造已具备相当规模,专家认为,博山是中国琉璃的发祥地之一。及至明清,博山成为中国琉璃制造的中心。

  “琉璃者,石以为质,硝以和之,礁以锻之,铜铁、丹铅以变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铜铁、丹铅则不精,三和然后成……”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古代对琉璃概念最精准的描述,出自清顺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内秘书院大学士,一代帝师孙廷铨之手。他在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冬称病返乡,回到博山,闭门谢客,写成《颜山杂记》等著作,其中物产一章有《琉璃》一节,乾隆十年《昭代丝书续集》收入并题曰《琉璃志》,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述琉璃制造的工艺学专著。

    关于琉璃起源,素有“西来说”与“自创说”。出土文物及其纹饰图案的鲜明民族特征,尤其是与西方琉璃的“纳钙”成分泾渭分明的“铅钡”特质,专家分析考证认为,中国琉璃有自己的发源地。

    蒙昧时代,人们就深信是中国神话人物女娲创制了琉璃:“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焰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博山民间琉璃艺人即发起建立炉神庙,供奉女娲为炉神,该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香火不断。

    当然,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博山琉璃制造最早始于何年不可考,但记载博山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这样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博山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建县,唐时隶属淄州淄川县,历贞观经五代至宋代归属基本未变,这时候的颜神(博山)已是鲁中重镇。《独异志》所云“淄州出琉璃”说的就是博山。

    1982年在大街建筑工地发现了元末明初一大型琉璃作坊遗址,惊动了中国琉璃考古界,显示元代博山琉璃制造已具备相当规模,专家认为,博山是中国琉璃的发祥地之一。及至明清,博山成为中国琉璃制造的中心。明冯惟讷纂,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刻本《青州府志》卷7“物产”记载:“琉璃器出颜神镇,以土产马牙石、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焦煎成。珠帘、灯屏、帐钩、枕顶类,光莹可爱。”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1年),朝廷设立皇家琉璃厂 (即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琉璃厂),当时主要的工匠及琉璃配方均从博山征用。博山遂成为中国最大的制造销售基地。至明末清初,销售范围已是“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 (见孙廷铨《颜山杂记》)昭示着明清琉璃产销进入鼎盛时期。据英国传教士威廉森(R.A.Williamson)在1869年出版的《中国北方的旅行》一书中记载,光绪年间威廉森来到了博山,“只见博山上空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人们都在紧张的为制造玻璃而忙碌着。当时不分老幼,约有十分之七的男女都在从事玻璃制造业,每年向外输出七十多万斤玻璃制品……”(见北京故宫博物院馆员张荣《掌中珍玩鼻烟壶》)

    博山之所以成为中国琉璃的发祥地,是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博山地处山区,地貌层峦叠嶂,矿藏资源丰富,具备生产琉璃所需要的煤炭、石英石、石灰石、长石、马牙石、紫石、凌子石、乾子土等等所有燃料、原料资源。这是博山成为中国琉璃发祥地的必备条件。
    博山及其周边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1869年,德国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对山东半岛进行过一个月的考察,他看到,“山东半岛以西的广大腹地,宛如一条飘逸的黑绸带,上面缀满乌黑闪亮的煤和铁。沿坊子、博山一路西行,形成年代相近的煤层连绵不断,在博山以南,煤层又在黑色的山脊中起伏,矿脉时隐时现,向济南府方向延伸……沂州府煤铁兼富,前景光明,意义重大,但交通不便;博山城的路几乎是煤屑铺成的,大路扬尘,空气里混合着一股硫磺味儿。”李希霍芬对博山的经济发展状况感到震惊:“这是迄今我所遇到的唯一的工业城市。所有人都在工作和忙碌。这座城市有着工业区被烟雾熏黑的特别外貌,冲霄浓烟标识出企业的位置和经营状况。由于矿床中蕴藏着大量优质煤炭,很早就带动了各种工业经营,而这些工厂本身也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了。”(参见 李希霍芬《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李希霍芬所说的这些工厂,就是琉璃厂。

    事实上,孙廷铨写下《琉璃志》绝非偶然。《颜山杂记》载:“余家自洪武垛籍所领内官监青帘世业也。”“隶籍内廷,班匠事焉,故世执之也”。《重修颜山孙氏族谱序》中也说他家是“应内官监青帘匠,业琉璃,造珠灯、珠帘,供用内廷。”即孙廷铨世代为工匠,不仅经营、生产琉璃,还为宫廷监造琉璃贡品。显然,这个堪称“琉璃世家”的孙氏家族具备制作经营琉璃的足够经验,为孙廷铨晚年撰写《琉璃志》打下了丰厚的基础,而一部《琉璃志》,更为后世琉璃业的发展奉献了宝贵的技术和资料。

    清朝同治年间,博山形成以西冶街为主的琉璃业生产基地,几乎家家以琉璃为业,产品种类逐渐增多。光绪以来博山出现内画工艺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鲁派内画的代表。建国后,琉璃艺术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花球、内画、套色雕刻、鸡油黄、鸡干石器具等工艺美术品在国际上被视为珍品。2006年9月21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博山为“中国琉璃之乡”。西冶工坊、精工琉璃、爱美琉璃、金祥琉璃、黑山玻璃、岳氏玻璃、业盛玻璃、宏达玻璃等一批骨干企业也相继脱颖而出。李克昌、吴建柱、张广庆、王孝诚、孙即杰、王继泉、张广忠等60多位鲁派内画艺术大师享誉国际。

【作者简介】
刘培国,山东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执行董事,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吉祥高地》《锡壶》《酥锅》《豆豉》。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琉璃 西冶工坊 鲁派内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淄博市内外兼修提升陶瓷产业标准化水平
下一篇:第二届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