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孙启烨:我们做的琉璃,进了国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7-03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蓓蓓
摘要 整个作品由近5000个零部件组成,涉及七八种工艺。单是凤冠上的琉璃珠子就用了4800颗,每一颗都要在火焰中反复塑形,既要保证圆润度,又要兼顾透光度。

  孙启烨在制作琉璃作品。

  琉璃凤冠。

  没想到,我们做的琉璃,进了国家博物馆,展出时还如此火爆。“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开展第一天,展厅里熙熙攘攘的观众围着琉璃凤冠“打卡”拍照,我自己也只能挤在人群外远远观望。

  这件作品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灵感,耗时两个月完成。凤冠冠身,龙、凤及冠上的珍珠、宝石等均以琉璃烧制,既保留了传统凤冠的庄严规制,又借琉璃的幻彩质感消解了礼器的厚重感。

  说起国博的热门藏品,九龙九凤冠几乎无人不知,就连同款冰箱贴都成了抢手的文创产品。今年3月接到参展通知时,我们还有些意外。毕竟我们只是琉璃行业的新人,我今年23岁,从业仅一年半,同伴邹宇曦和陈屿强也都是95后的年轻人。

  整个作品由近5000个零部件组成,涉及七八种工艺。单是凤冠上的琉璃珠子就用了4800颗,每一颗都要在火焰中反复塑形,既要保证圆润度,又要兼顾透光度。几千颗珠子需逐一捏制打孔,最小的直径仅2.5毫米,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我们三人光做珠子就用了15天,最后再通过电镀工艺镶嵌到琉璃冠上。

  希望通过这件作品和这次国博的琉璃艺术展,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琉璃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1
关键词: 孙启烨 琉璃 国家博物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马志河作品《君子之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下一篇:首届“香港非遗月”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