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一炉生·一炉死:千年前的生活美学

发布时间:2017-02-25 09:31:27 来源: 正午文化 作者:布白 编辑: 
摘要 李向阳出生于河南禹州,这里是著名的陶瓷之乡,有着1700多年的制陶历史,是五大名瓷之首钧瓷的发源地。父亲也是位陶瓷匠人,自小他便于黏土、窑柴、窑炉打交道,更无数次被父亲要求学做陶缸。

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出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铁匠干将的铁炉里铸成了“干将”、“莫邪”两把名剑;他的炉子里也烧着“妖怪”,那是人们遗失在千年前的生活美学。

一炉生一炉死,又一炉生不如死。烧不出东西,一边怒砸废品,想着这真不是人烧的东西,第二天又不死心,忍不住又上炉烧起来。烧了二十多年钧瓷的李向阳,直到今日还会随着出炉时成品的好坏,情绪起起伏伏。

“等待降温开炉的心情,就像等礼物,让人满怀期望,迫不及待。因为无常的变化,这礼物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时是心灰意冷的绝望。”

钧瓷窑变复杂,不同的矿物原料、胎质、造型、釉料配比、施釉工艺和烧成工艺等均有可能对其造成影响,所以成品率很低,素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因此,烧钧瓷的人常将它戏称为“妖物”,不按常理出牌,常常让人爱恨交叠又割舍不下——能如此随意掌控别人情绪的,大概真是修炼成精的“妖”了。

1.jpg

2.jpg

李向阳出生于河南禹州,这里是著名的陶瓷之乡,有着1700多年的制陶历史,是五大名瓷之首钧瓷的发源地。父亲也是位陶瓷匠人,自小他便于黏土、窑柴、窑炉打交道,更无数次被父亲要求学做陶缸。

19岁那年,刚从高中毕业的他,被父亲送到禹州钧瓷研究所当学徒。第一次站在窑炉前,眼瞧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他被那变幻莫测的纹理,五彩斑斓的釉色,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曾不愿接手父亲衣钵的他,原本有着诸多打算,却因了这一眼,这辈子再没离开钧瓷。

3.jpg
玉壶春·朝霞

4.jpg
梅瓶·晨曦

从最简单的注浆成型学起,学拉坯成型,学选粘土、选窑柴,学看火色烧窑,甚至学会了建筑窑炉……烧制瓷器是个体力活,柴烧的胚胎、烧窑用的木头、烧成的成品,全都靠人工搬运,李向阳因此吃了不少苦,却从不喊苦叫累。老师傅们见这个年轻人,有头脑又手脚勤快,都愿意把手艺倾囊相授。短短3年时间,他就掌握了烧制钧瓷的全部技艺,并创作了多件具有宋代韵味的钧瓷作品。

5.jpg
象鼻尊

6.jpg
向天歌

7.jpg
声远瓶

8.jpg
天坛臆想

2001年,学有所成的李向阳离开了禹州钧瓷研究所,但他没急着开办自己的钧瓷工作室。“那时,自己的经验有限,成品率不到10%,做钧窑根本没法养活自己。”迫于生计,他只好先到窑厂做起了销售员。

可心里对钧瓷还是念念不忘,虽然是销售员,极少能见到他与别人吃饭应酬,一有时间,他不是埋头在书里研究釉料配比、温湿度控制,就是坐在拉坯机前练习“走泥技法”。

9.jpg
富贵尊

10.jpg
挂盘·血脉

11.jpg
五福纳祥

几年积累,资金和经验都不再是阻碍,但李向阳却犹豫了,他不知道自己要“为谁”“为什么”踏出这一步,直到一位郑州的大姨找到他。

原来阿姨的朋友在厂里买的一个钧瓷罐子送她,她十分喜欢,时时擦拭,可有一天她拿起陶罐时,却发现罐子原来釉面上的气泡掉了,漏了好大一块。她赶来厂里,就是想问问能不能给换一个。

“几百里的路,只为一个罐子。”李向阳感动之余终于找到了烧制钧瓷的理由,“让喜欢钧瓷的人都能拿到一件有宋代韵味的好东西,而不是破烂、变形、流釉的烂瓷器。”其实,他心里真正想成全的不是人,而是钧瓷。钧瓷的美,钧瓷的好,不该只有他一个人懂。

2008年,“向阳工作室”成立了。

13.jpg

14.jpg

为了做出精品,李向阳不但花费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建了一座专属“向阳工作室”的窑炉,还常常背着竹篓,走几十里山路,只为寻一筐优质的黏土。

借助现代化的电窑设备,现在的烧窑人已经比过去更能精确地掌控温度,但窑内的气氛却是个微妙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跟温度有关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温度,晴天还是雨天,东风还是西风,一点点微小的不同,就可能导致品相天差地别。李向阳不喜欢看数据,他习惯通过观察炉火的颜色做判断,因为这样能更好掌控窑内变化。

16.jpg

如今,他烧瓷的成功率提高到了30%,还烧制出《文房四宝》、《飞天》等精品,先后斩获第三届钧瓷文化节金奖、2016年百花奖金奖等20多个奖项,并被授予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17.jpg
飞天

在李向阳看来,钧瓷千变万化的美,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器型上,而是通过创作,让钧瓷更多地融入现代生活中去,这才不辜负钧瓷之美。将艺术之美融入生活当中,真正成为实用之美,这也是古人早有的理念。

李向阳首先把目光锁定在了茶具上。钧瓷虽然美观,但胎壁厚,且高温烧制时收缩率大,这样的特性使其做茶杯过于“蠢笨”;做茶壶,壶盖处又不易成形,不是盖不上盖,就是打不开。

经过半年多研究、几百次的烧制失败后,李向阳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用最简单的弧或圆代替复杂器型,给窑变留下足够的空间。2010年首批钧瓷生活用品推向了市场。

18.jpg

19.jpg

对于李向阳来说,除了传承古老的技艺之外,他尽量融入一些现代审美的元素,创作更多现代人生活中所需的器物,不断拓宽钧瓷的适用领域,从而将现代人遗忘的生活美学,通过这些“妖物”让人们重拾。

工作室成立8年来,李向阳产品种类多了,成品率高了,名气大了,朋友也多了,很多事都在变化着。每次烧窑都会守侯在窑炉前的习惯却一直没变,不管是20多个小时,还是30多个小时,他寸步不离的守着那些“妖物”。

炉火把他的脸映得通红,而他的眼睛里没有一丝疲惫,满满的都是期待。

20.jpg

21.jpg

22.jpg
李向阳

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星航先生,其作品造型古朴、釉色浑厚窑变天成,颇具宋钧之神韵,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12年,因李向阳钧瓷作品中融入汉砖、汉画、汉纹饰等传统文化符号,凸显钧瓷古意,被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原贡品”荣誉称号,受到钧瓷界、收藏界及钧瓷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钧瓷 窑变 李向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 关于举办首届山东省(华光杯)女陶艺家创意设计大赛的通知
下一篇:淄博市政协委员建议淄博北站融入“齐风陶韵”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