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彩瓷翘楚— 珐琅彩瓷

发布时间:2017-05-08 10:43:05 来源:中国陶瓷杂志  编辑: 
摘要 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是中国古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是珐琅和瓷器这两种顶级手工艺品的集合体,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1.jpg

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是中国古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是珐琅和瓷器这两种顶级手工艺品的集合体,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2.jpg

珐琅彩,即在一种较软的玻璃料内加上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并用油调和便成为珐琅料。以这种珐琅料装饰器物,能取得如油画般的色泽和立体效果。最早发明于1446年法国的边陲小镇佛朗德斯(Flanders),到清朝康熙年间,由法国罗丹家族传人皮尔斯·罗丹传到中国,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备受推崇,制作的珐琅彩器物也非常多,当时宫中珐琅器物上的绘画工作多由画院人士兼任,以国画格调工笔绘制,纹饰有人物、花鸟、风景、建筑等,因此珐琅彩的风格兼具西洋与传统于一体。

3.jpg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因处于初创阶段,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到款识内容和样式,均摹仿当时铜胎画珐琅效果。其工艺是采用珐琅彩瓷器由景德镇烧制上好的瓷胎送入宫中,后再由宫中造办处珐琅作选胎、画师遵旨绘画纹饰、施彩后入宫内彩炉烘烧而成。这一举措将珐琅彩瓷的制胎与施彩烧制分为两地进行,改变了自元以来官窑瓷器的烧制一律由景德镇制作的惯例,清宫完全垄断了珐琅彩瓷器的纹饰绘画和施彩烧制,从而保证了内廷对于珐琅彩瓷器烧造的控制。

4.jpg
清 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珐琅彩瓷的造型,以小型器皿为主,主要瓶、盒、盘、碗、杯、壶等,其中以碗的数量较多,而瓶、壶的造型则非常少见。色地珐琅彩是康熙时期的特点,常见的色地有红、黄、蓝、紫、绿、胭脂色等。绘画的颜色有红、黄、蓝、紫、白、黑、绿、胭脂等。彩绘细腻,透明,凝腻。纹饰以牡丹、折枝花卉中心加团寿字以及万寿无疆开光花卉、九秋菊花等。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

5.jpg
清 康熙蓝地牡丹纹珐琅彩碗

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发展到成熟时期,脱离了铜胎珐琅画法的模式。画面装饰更为中国化,制作技术达到顶盛。瓷质如白玉,胎骨如蛋壳,且具画苑画风,题句优雅,款识工整。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表现追求瓷本色清纯,色地珐琅彩较少,较多以白瓷釉面上施彩绘制。景德镇盛产如玉白瓷,加之宫中所藏白瓷皆为所用。

6.jpg
清 雍正款珐琅彩百花纹五孔尊

珐琅彩瓷的造型,依旧以小器件为主,主要有碗、杯、盘、碟、茶壶长方盒等。雍正早承康熙装饰之风,后在图案化装饰、写生式基础上,增加了彩色地开光、翎毛类、山水类题材,有花有鸟,画配题诗、写意画面、朱红印章、书诗画为一体,瓷画与纸画渐近,形成雍正时独特艺术风貌。雍正时期的款识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科款。

7.jpg
清 雍正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瓶

乾隆期珐琅彩瓷,相比雍正时期,制作工艺和技术都有进步,并且当时清朝造办处已能成功生产国产珐琅料,珐琅料不管从颜色还是品种,比雍正时期都丰富很多。所用素胎依然是景德镇御窑厂选送精品,有时也直接利用宫中的脱胎填白瓷器,以白地彩绘。其产量不大,完全由清宫廷垄断。

8.jpg
清 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一对)

珐琅彩瓷的造型主要有碗、杯、碟、壶、酒盅等日用品,还出现了鼻烟壶、牙签筒等这类奢侈品器形,画面有完全仿西洋画,有些画面题材增多,题材以侍女和课子图为乾隆年间的流行风潮,着重装饰,趋向细致、堆砌的特色,使画珐琅在乾隆朝达到鼎盛时期。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

9.jpg
清 乾隆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清代珐琅彩瓷的具体衰亡时间,学术上仍存在着争议,一种认为是乾隆三十年以前,另一种认为是乾隆六十年以前。其主要原因通常认为是乾隆后期经济萎靡所导致的,加上珐琅彩瓷的宫廷御制的“私密性”和“皇家专属性”,致使一步步走向衰亡和没落。

10.jpg

珐琅彩瓷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的各种优点,被誉为陶瓷装饰艺术中一朵奇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彩瓷 珐琅彩瓷 陶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古有原始瓷伊尹 今有泼墨画阎先公
下一篇:“神奇珍品”— 薄胎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