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夫也教授以《匠心不泯·陶艺永辉:世界陶瓷艺术巡礼》为主题,为全体学员们做了精彩的学术分享。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吕群星、副院长高明伟,陶琉现代产业学院执行院长任允鹏等老师参加活动。讲座由项目负责人怀康教授主持。

张夫也教授在讲座中概述了陶瓷艺术的历史重要性及其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角色,陶瓷艺术就是人类文明的高容量载体和人类文化的缩影,不仅体现了手工艺文化的特点、人的价值,而且也展示了人本身的作用,充满了人文情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从根本上说,陶瓷艺术发展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其中,张夫也教授详细探讨了古埃及、波斯、印度、古希腊等地区的陶艺特点与发展历程。同时,张夫也教授指出,陶瓷艺术不仅是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重要拼图,更是人类文明辉煌篇章中的一个显著标志和关键组成部分。

最后,张夫也教授强调陶瓷,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泥土为骨、水火为魂,在世界各地绽放出迥异而璀璨的光芒。无论是哪个区域、哪个民族、何种文化、何种文明,其陶瓷艺术本质上都是人类用双手赋予泥土以灵魂的尝试。陶瓷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审美价值,更在于它映照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经土、水、火的淬炼,终于成为跨越时空的艺术瑰宝,这便是陶瓷艺术最动人的寓言。

张夫也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也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对陶瓷艺术创新发展的思考。讲座结束,张夫也教授同与会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张夫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主席、全国文创设计产业联盟副主席。曾任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装饰》杂志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学部主任,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等。
主要从事外国工艺美术史论、西方现代设计史论,设计审美与批评、设计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外国工艺美术史》《西方现代设计史》等专著和教材多部,井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同时,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