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张明文说,有一件事情始终令他牵肠挂肚——淄博,应该有一座刻瓷艺术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8-09-05 21:42 来源:原创 作者:隋旭光 编辑: 
摘要 2018年9月5日,淄博市举行第十八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会议宣布,本届陶博会将于9月6日—9日举行。在历届陶博会上,张明文大师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人物。本届盛会,也不例外。但张明文大师依旧保...

{UF16E_EM]X3IE}~405SGZC.jpg

2018年9月5日,淄博市举行第十八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会议宣布,本届陶博会将于9月6日—9日举行。

在历届陶博会上,张明文大师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人物。本届盛会,也不例外。

但张明文大师依旧保持着为人的低调,能够推辞掉的场合,照例推辞掉。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被誉为中国刻瓷第一人的“双大师”张明文,一位清癯疏淡,鹤发童颜的长者,在刻瓷艺术界后生辈出的时代,远离着尘世的喧嚣,安静地坐在工作室的案几前,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偶尔搞些创作,除此,便读书静养,心如止水。

早在1981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同志参观刻瓷艺术时,嘱咐要“发展我国工艺美术事业”。1983年,刘海粟先生与刻瓷人员座谈时,提出“刻瓷要建立档案”,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高启云先后5次视察淄博瓷厂的刻瓷艺术,并指出:“山东刻瓷的发展,非淄博莫属!先生(张明文)功不可没!”

一生相伴刀凿声,张明文大师的艺术生命,伴随着刻瓷艺术的懵懂兴起和蓬勃发展,不仅使自己,更使中国刻瓷艺术蜚声海外。而今,自称老叟的张明文自嘲说,自己这一辈子,只会老老实实地埋头创作,用作品说话,虽然吃了不少苦,但自己能够有今天的艺术成就,也正是沾了只会埋头苦干的光。

他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全部交给了淄博瓷厂,交给了这座城市,刻有“张明文”铭记的刻瓷作品,作为国礼被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收藏,一直到退休,大师才发现,自己,竟然没留下几件自己的作品。

至今,张明文大师所收藏的自己的作品,仅有43件,有许多,是在退休之后创作的。大师说:“我从不用机器,从不请代工,我的作品,全部都是一刀一凿,用心灵刻出来的。”

在外界看来,世界刻瓷在中国,中国刻瓷在淄博。刻瓷,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是淄博一张闪亮而又独有的名片——1989年10月,轻工部颁发聘书,由张明文撰写了《全国陶瓷行业刻瓷工技术等级标准》(国标)。

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的刻瓷艺术,进入了国际视野。

中国刻瓷艺术界,后生辈出。为此,张明文大师的心里,欣喜着。大师说:“退休之后,我很少对外界发声,我觉得,我要给年轻人让地方,给年轻人更多展示的舞台。”

但大师说,有一件事情始终令他牵肠挂肚——

淄博,应该有一座刻瓷艺术博物馆。

因为,刻瓷是淄博的名片。

因为,全国陶瓷行业共有17个工种的国家标准,唯独刻瓷艺术是在淄博新兴的工种。

因为,刻瓷艺术是令淄博人引以为荣,引以骄傲的艺术,是在“五大瓷都”里面,淄博所独有的艺术。

但是,那么多艺术家的刻瓷作品,只能是零零散散地,被埋没于其他的形式、其他门类的作品之中。

张明文大师说,这些年来,中国刻瓷艺术网始终致力于刻瓷艺术的传播和推广,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筹建中国刻瓷艺术博物馆,作为一名喜爱并长期从事刻瓷艺术创作的老者,自己深感欣慰,衷心希望中国刻瓷艺术博物馆的建设,能够得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把中国刻瓷艺术发扬光大,永世流传。


张明文,1941年生于山东淄博。淄博刻瓷艺术创始奠基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佳作蜚声国内外,享有“中国刻瓷第一人”的美誉。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奖。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奖章。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5
关键词: 博物馆 张明文 刻瓷艺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下一篇:“瓷上芳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第三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