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李秋峰老师为《中国刻瓷技艺创新人才培训》项目授课

发布时间:2025-07-23 来源:刻瓷技艺创新  编辑:王蓓蓓
摘要 7月21日-7月22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淄博市政协委员李秋峰老师为《中国刻瓷技艺创新人才培训》全体学员授课。

7月21日-7月22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淄博市政协委员李秋峰老师为《中国刻瓷技艺创新人才培训》全体学员授课。

授课内容

李秋峰老师以“刻瓷技艺与陶瓷艺术创新”为主题,结合自己从事刻瓷技艺40年的丰富见闻,从刻瓷艺术发展史、淄博刻瓷、原山东淄博瓷厂、结缘刻瓷艺术、刻瓷艺术的传承、刻瓷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

李秋峰老师对刻瓷艺术发展史与淄博刻瓷史先做了详细梳理。他说淄博的刻瓷始于1975年,淄博瓷厂选派张明文、刘瑞云等老师前往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学习刻瓷技艺,从此刻瓷艺术被带回淄博。从开始用刻刀在成品瓷上刻字刻画,到人造钻石和合金刀具的更新迭代,刻瓷扎根于淄博这片沃土,并在淄博开花结果,最终走出国门拿到新中国第一枚国际博览会金牌,尤其是山东淄博瓷厂的刻瓷艺术享誉海内外,享有“中国刻瓷在山东,山东刻瓷在淄博”的美誉。

授课中,李秋峰老师说:“刻瓷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秘诀是不断创新。淄博的刻瓷艺术、陶瓷彩绘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年累月的经验积淀,使得陶瓷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性,在光滑的瓷器上,进行诗、书、画、印的刻瓷艺术创作,传递着人类对不同艺术追求的理解。尤其是彩绘艺术、刻瓷艺术、微刻,更能显示出艺术家们的技艺和定力,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力,更需要通过读诗词、史籍等经典作品,涉猎文学、哲学等,经年累月的实现心智上的参悟,提高自己的悟性。”

辅导练习的同时,他不断强调:任何民族的文化,无论在历史上有多么辉煌,倘若后无继者,便只是史迹而已,只有更多喜爱陶瓷艺术的后人珍视它,并加以传承和创新,才能让刻瓷彩绘艺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在学员们学习刻瓷技艺过程中,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提醒学员们不忘初心、争分夺秒地进行创作,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在刻瓷艺术道路上坚持传承与创新,在修身中发展自我。

两天的课程结束,学员们认为李秋峰老师的课特别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并且他能主动发现学生问题,并给予纠正。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让学员们更深层面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刻瓷技艺,更加激发了学员学习刻瓷的热情,加强了广大师生学习非遗、传承非遗、保护非遗的意识,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学员心得

1

学员:薛世杰

近日,我有幸参与国家艺术基金刻瓷技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跟随李秋峰老师系统学习动物题材刻瓷技法。李老师以深厚的艺术积淀开场,通过个人创作经历与经典作品赏析,生动诠释了刻瓷艺术的“刀笔传神、釉色生韵”。其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既具写实功力,又富文人意趣,令人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实践教学中,李老师以“双兔伴樱”为范例,全程演示创作流程:从自然灵感的选题立意,到疏密有致的构图布局;从精准流畅的墨稿起形,到刚柔并济的刀法刻画;最后以釉彩渲染出生命的灵动。尤为可贵的是,他针对每位学员的习作进行个性化指导——从握刀角度到力度掌控,从毛发肌理到眼神刻画,耐心解疑释惑,使我们领悟到“以刀代笔”的核心在于心手相应。

本次研习不仅深化了我对刻瓷技法体系的理解,更启发了我对传统工艺教学的思考。李老师将理论解析、现场示范、个别指导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彰显了“口传心授”的匠艺传承真谛。未来我将把这份对“精微处见精神”的追求融入高校艺术教育,助力非遗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


2

学员:鲁鸿英

有幸参加怀康教授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刻瓷培训项目,让我对陶瓷装饰有了全新的认知。

培训安排全面且系统。理论学习筑牢了根基,从刻瓷历史到陶瓷艺术理论,我理解到刻瓷艺术是陶瓷与绘画相融合的“硬软笔”装饰艺术,其独特的艺术观感离不开深厚的文化滋养。实践操作中,右手执锤、左手执刀,在瓷面进行凿刻与镂刻,从点线面的把控到虚实深浅的处理,每一步都极具挑战性,需要创作者屏气凝神,力求刀痕笔连,追寻“屋漏之痕”“虫蚀之迹”的艺术效果。

艺术考察环节走进大师工作室,极大拓宽了我的视野,直观感受到了刻瓷肌理与艺术表现的魅力。李梓源老师“星火相传,刀魂永续”的题字,更让我深受触动,深切体会到“工匠精神”。本周李秋峰老师的讲课及示范,反复提及用好作品说话,勤学苦练刀法的重要性,以及在工艺上追求精益求精、形神兼备的艺术意境美。

在刻瓷艺术创作中,我逐渐领悟“技以载道”的真谛:每一次凿刻不仅是在塑造形态,更是将传统文化的意蕴与个人情感注入作品,让技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3

学员:孙稳

参加《中国刻瓷技艺创新人才培训》项目,深感荣幸,收获远超预期。李秋峰老师系统梳理了刻瓷艺术的源流发展,为我理解这门古老技艺的历史底蕴奠定了认知基础。

李秋峰老师关于动物刻瓷的课程不仅系统传授了精准下刀、深浅控制等核心技法,更着重剖析了动物骨骼结构与动态神韵的表现要点。他强调“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瓷面上追求生命的灵动与艺术表达的深度,启发我深刻理解刻瓷不仅是技艺,更是情感与生命力的载体。这堂课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刻瓷艺术表现力的认知,我将努力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本次学习是一次理论与艺术感知的双重升华。它不仅系统构建了我对刻瓷艺术的知识体系,更激发了我对这门技艺进行创新与发展的热忱。我将努力做到创新与发展,为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简介

李秋峰,山东淄博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获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作品《唐诗宋词》获得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1年获评为“山东省轻工行业首席技师”,作品《泰山赋》获得山东省委、省政府最高奖“泰山文艺奖”,2016年获评为“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2020年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获评为“齐鲁大工匠”,1月获评为“山东省轻纺行业齐鲁工匠”,2023年4月获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李秋峰 中国刻瓷 淄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陶琉馆举办“行走的课堂”馆校共建签约揭牌仪式
下一篇:淄川:“瓷艺父子”同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