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潜沉性地 游心于艺——常宗林

发布时间:2016-06-12 10:37:36 来源:淄博常宗林篆刻艺术研究院 作者:王颜山 编辑: 
摘要 我认为,能如此者若非潜沉性地,勤奋好学,矻矻切切,务追高妙,何能取得如此成果,宗林君正如孔子所言,在其“志于道”“游于艺”的艺术探索和实践道路上明智而有把度的进行着巨细落差十分巨大的艺术创作范式。

QQ截图20160617101157.jpg
常宗林

img4.wtoutiao1.jpg
瓷刻作品《鬼谷子》1996

我作为一名地方性社会文化工作者,处身于文艺阵伍之列已有几十年时间。长期以来,虽因僻处一隅少有问道名区高擘之幸,却与身边三代同道相濡以沫,沆瀣既久。若稍作观察与梳判,便可略知其中之勤惰不一,高下未齐之生态状况尽皆出于自在,难作律求。愚以为,大凡从文从艺又能创造业绩成就者,若以其齿龄而予观评,其必有三也。一曰“少年时代看才气”,二曰“中年时代看功力”,三曰“老年时代看学问”。三段经历三个方面,虽先后有次却也缺一不达。至于多位道德长者,乃我之师傅,为我一生之榜样,所以,敬仰之余而不可说三道四,我观察与品判的范围对象其重点在于身边的中青两代同道。在这种相对冷静的观察之中,力避感情用事,力求接近准确。把握慎思约言,谨防损人败德。面对诸多年齿大见落差的文界同道,我自是感到欣喜多于叹嗟,友谊多于疏远,对于中青年同道的尊重和钦佩恰恰是我立足于文化界的底气与自信的心理资构之一。值逢盛世,文运昌发,青俊捷才相继出现,不禁使我抚掌喟然,自叹弗如。于莘莘绚绚之中,常君宗林无愧拔群翘楚者。

img4.wtoutiao.jpg

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已故作家宋本善先生结识宗林君,当时感到他是一位禀赋内敛,知书达礼的青年刻瓷艺术家。志于道,求于学,敏于事,讷于言,不激不厉,性情心地与其形貌外表十分契合。当连续看到他的刻瓷精品之后,我不禁暗自起敬,自禁于心:需善待其子,莫要泛泛视之。而我与宗林的文交友谊却是他在淄博荣宝斋大厦建立工作室之后,遂结为忘年文谊。这种机缘若称“一见如故”未免浮泛,要说性情相契倒是有些由头。我嗣后知道宗林君出身来处乃淄川常氏宗族。山东淄川常氏一族乃般阳世家,门庭传习注重文教,子孙衍续不堕文脉。尤其百年以来,得山川之灵蕴,浴地域之文化,于田甿之外,从文从教,或仕或商,世滋芳烈,代有人出。宗林君恰是出生在这种社会与家庭的环境之中。其严君伟承先生喜文嗜艺,尤爱京剧,为人风雅,名重闾里,宗林与其弟宗森君自幼幸得父祖顾复教育,已然内涵艺文之潜质焉。

2.jpg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二十余年间,宗林君的艺术探究与创作实践,发轫于刻瓷,积蕴于书法,继入印章,再而涉足于砚铭。品类繁富,文格上乘,规模宏大,足以令我为之震惊。我认为,能如此者若非潜沉性地,勤奋好学,矻矻切切,务追高妙,何能取得如此成果,宗林君正如孔子所言,在其“志于道”“游于艺”的艺术探索和实践道路上明智而有把度的进行着巨细落差十分巨大的艺术创作范式。他倾注多年之精力先后书刻完成诸如《孙子兵法》、《道德经》、《鬼谷子》等巨幅长卷和《中国各代名碑铭文瓷刻》,其规模气势早为世人深感震撼,叹为观止,恒心毅力曷需言评。又如《中国钱币系列》足现精绝,《京剧脸谱308件》蔚成阵列。

img4.wtoutiao3.jpg
京昆系列瓷刻作品《碧波仙子》

观之目不暇接,展之厅堂生辉。若非心神凝定,胸藏万象何能毕其功!更使我摄魂荡魄的则是那多件黑紫釉盘上的梨园巨擘剧照瓷刻,不仅使其材质与艺术成为天作之合,更是于绘画刻瓷技艺之外涵蕴着作者的文化感知、跨越时空的心灵呼唤。这类作品谙熟京剧行当,把握剧情精要,状写演员形神,超乎平面,营造多维空间,推远景深,锁定瞬间,铸造永恒。宗林君的才智手段使这些作品达到出神入化,自臻妙造的艺术境界。我每次赏读,总是感到文化精魂翩然而至,艺术空灵匝沛周身。正是如此,当欧阳中石先生看过这些作品之后心情激越,畅然而言“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抢救性发掘,是对珍贵文献资料的保护和再创作。你做这件事情的意义非常大。一定要把这个系列作品创作完成,将来我可以和你搞一个活动,要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向后人展示。”于此,我便幸而得与中石先生不期然而引为共慨同调焉。综观宗林君多年之作品,深刻知道他在宏大壮阔的创作魄力之中又能镂月裁云般的追求奇妙与精绝,依照孔子所言“小大由之”的创作理念纵横捭阖,描画浩浩恒河之水的同时,又捡拾岸边一粒晶沙雕作掌中琼玖。巨细兼成,文质相涵,堪称艺林之中视野广阔,呼吸大块者也。

img4.wtoutiao4.jpg

当今山东淄博地区书法艺术队伍人才济济,具有相当实力,早已结束徘徊,走出低谷,实现整体抬升和突破,弄潮击水,长足大进,然而篆刻一道却长时间相对显得单弱一些,而我过去忝居书界主持之司职达十五年之久,视此弱项虽见可喜之进步,总是乏善之一筹,每思及此,莫不自责自罪。但是当我再次审视,近年以来中青年篆刻家队伍的崛起组合,並有着相当的实力和可喜的前景,心中便一扫淡薄而欲看群骥之跃,自知以往所持悲观究属杞人之忧。常宗林君作为青年篆刻家,更是一名才识兼备又默默求道的行进者。在十几年以来于篆刻艺术界中同样出现的粗野狂躁的风气之中,一直保持着沉静,判选着路子。他的篆刻作品的水平品质和业内影响又一次使我对他的坚守和创作慨叹与服膺。他在开拓展示其才艺之初总能做到眼界高朗,取法乎上,这种潜涵毕竟与其禀赋气质、学养根底、艺术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相关。于刻瓷之同时顺势浸淫篆刻一艺,自己如同临牛庖丁,刀法腕力之功早有蓄待,至于高低雅俗之别者便看艺术造化之能力了。宗林明智而准确地选择以秦汉印章为主本、战国古鉨为调素、以明清诸家为借鉴,以自觉审美为措手的学研和创作道路,正所谓“骐骥一跃”捷足先登,触手已见品格,再进而入堂奥。对于篆刻艺术而言,我多年以来往常鼓吹“三法”之说,即篆法、章法与刀法也。

QQ截图20160617101326.jpg
篆刻作品

篆法出自汉字组构与书法肌理,章法本于虚实疏密之营造,刀法必具金石之意趣,凡为篆印者必备其三法方可与之评论得失焉。宗林所治印章,不论白文朱文,皆能做到气息浑穆隽简与字源无误,金石意蕴之中包涵书气字魂,大篆古箍苍拙古雅,小篆则垂裳流丽。皆尽肥瘦合度,知白守黑,质美自见。不论名章私印还是闲章肖形,透露着古蕴逸趣,于朴茂优美之中展示古代装饰架构巧思和现代构图章法情致,线条劲健富有力度,印面苍茫意蓄沧桑,没有那种令人扼腕太息的矫情造作和故作摆饰,秦刻汉铸、封泥钤押之原味翕翕然而沛乎其中。宗林君自青少之时原本为书道出身,多年以来所积书作也蔚为可观,他擅长楷书与隶书并研学篆行,尤以小楷见长。他的小楷书法远宗晋人,近追明贤,结体清肃疏落,用笔简爽率真,书气散淡优雅,见晋书之潇洒,避唐楷之拘苦。善作长卷,虽宏篇巨帙而气脉贯通,精神饱满。近年以来他又心有旁骛喜镌砚铭,镌铭形式多见篆体书铭,行草署款。殚意精思,因石施斤,更将诗文书法和腕底功夫诉诸砚石,画龙点睛,升其文格。一经措手,可使顽石赋灵,案头称珍。

QQ截图20160617101334.jpg
桐荫草堂藏印章石

在与宗林的交往之中,我始终钦佩他的性情沉稳,少年老成和待人真诚,朴外慧中。他在文苑艺林热闹场中,从不跳踉诧怪故作姿态,从不炫耀成就浪势张扬,不追浮名雅避世俗,总让人感到不骄不躁可信可托,所以,我与他相知益深,文谊更笃。宗林君甫逾不惑之龄,长在青俊之列。以其所成而论,又能于才气功力之外务本生道,习定养德,善于学习,与其结为忘年恐系夙缘早定,允为幸事。所以,我乐意与他谈文论艺,不时交流,以抒胸臆。更愿意与此等文友共同读书研学,以求不断增识润身。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此圣训作为这篇文字的结尾,差可不谬也。

2013.8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五百年后的见证—读工艺美术大师常宗林瓷刻系列作品《梨园清韵》
下一篇:淄博鱼盘:吃出来的陶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