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独家特稿】衷情艺术苦亦甘 痴心创作刻瓷魂

发布时间:2016-06-28 17:55:10 来源:原创 作者:隋旭光 编辑: 
摘要 孙兆宝,1956年出生于山东淄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幼年时期的孙兆宝,就迷上了绘画。1974年高中毕业后,孙兆宝回到家乡农村务农。

“刻瓷艺术怎么发展?没有好的绘画作品,就没有好的刻瓷作品,绘画艺术水平上不去,陶瓷艺术水平就永远上不去,陶瓷艺术大师要虚心向绘画大师学习。”

“建中国刻瓷艺术博物馆,我坚定不移地支持。”

“我的作品属于公益事业,要在活着的时候捐出去。百年之后,我的作品就是要摆进博物馆里,由国家、让政府永久性地收藏保存。”

中国刻瓷艺术网CEO高守建先生参观孙兆宝工作室.JPG
中国刻瓷艺术网CEO高守建先生参观孙兆宝工作室

QQ图片20160629152940.jpg
与大师夫妇合影(从右至左分别为:高守建、孙兆宝、昃爱红、隋旭光)

2016年6月23日,雨后的鲁中大地,空气中蒸腾着氤氲的雾汽,闷热成为这个夏季的主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兆宝的工作室里,却因中国刻瓷艺术网CEO高守建一行的造访,气氛异常活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兆宝大师快人快语,直抒胸襟。

厚积薄发,山村里走出艺术家

孙兆宝,1956年出生于山东淄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幼年时期的孙兆宝,就迷上了绘画。1974年高中毕业后,孙兆宝回到家乡农村务农。

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繁重的体力劳动,效率低下的生产力,以及廉价的劳动回报,使孙兆宝对未来产生了思索: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难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土坷垃里刨食?

多少年之后,孙兆宝说,他热爱农村生活,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从不惧怕劳动,更不惧怕艰辛,但是,自己始终装着一颗追求艺术的心,不安分地躁动着。冥冥之中,他感到自己的命运始终会在某一天发生转折。

1977年恢复高考,对于孙兆宝来说,无异于天大的喜讯。来不及回到教室里回炉复习文化知识,孙兆宝就匆匆进入了考场。即使这样,当年,他仍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轻工业美术学校。

在轻工美校,孙兆宝废寝忘食地临摹米开朗基罗、罗丹、德加、马蒂斯等世界素描大师的作品,每年的寒暑假期间,他总会一个人背上画夹,跋山涉水,住进鲁中地区的小山村,给村里的老人们画画像,竟至于到了忘记归期的地步。其间,孙兆宝的才华逐渐开始显露,他以自己的勤奋好学,大胆想像,技法独特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孙兆宝毕业后被分配到淄博瓷厂工作。这里是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云集的地方,大师们的艺术涵养和技术造诣,深深地影响着孙兆宝。受大师们的影响和熏陶,孙兆宝沉浸在陶瓷艺术创作的世界里,贪婪地吸吮着艺术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他的刻瓷章法考究,注重传神,刀法粗犷豪放却又不失细腻,并将中西画的技术有机结合,将线描手法、明暗关系和装饰手段融为一体,迅速在青年技术人员里崭露头角。

孙兆宝上轻工美校的那一年,一个年级共两个班、45名同学。至今,获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这一殊荣的,仅孙兆宝一人。

孙兆宝作品01.JPG
孙兆宝作品

激情创作,两幅《邓小平肖像》书写传奇

艺术创作不仅需要天生的灵性,更需要后天的勤奋和韧性,孙兆宝就同时具备了这个方面的条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每逢有全国和省级的陶瓷展或评比活动,孙兆宝总是到那里进行观摩,揣摩和吸取众家之长,特别是艺术大家的艺术风骨,“创新”和“突破”,成为他追逐的目标。

“我能够走出农村,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完全是因为恢复了高考,邓小平就是我的大恩人。”孙兆宝说,当自己的艺术创作开始走向成熟,他内心里涌动着一个个创作激情。

满怀着对小平同志的崇敬,1988年,孙兆宝开始创作小平同志肖像瓷盘,经过3个月的精心雕琢,刻瓷作品《邓小平肖像》创作完成。在当年举办的全省陶瓷新产品新工艺评比大会上技压群芳,获得了艺术最高分。这件作品,准确地表达现了一代伟人的精神面貌和独特气质。

“小平同志的女儿邓琳见到了这件作品,立刻就被作品给吸引了,她一个劲地夸赞这件作品不仅刻得像,而且刻得传神,并找到我说,父亲因为工作繁忙,平时难得一笑,希望能够把这件作品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平同志,这可给我出了个难题。”孙兆宝说,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每一件作品都是属于公家的,自己没有擅自处置的权利,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我从公司的展厅里把这件刻瓷作品借了出来,送给了邓琳。”孙兆宝说。

但是,孙兆宝把作品《邓小平肖像》给了邓琳,自己又怎么向厂里交差呢?这个问题并没有难住孙兆宝。

“我又利用业余时间刻了一件,交到了厂里。”孙兆宝说。

但是,两件《邓小平肖像》作品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两件作品的题款上。

孙兆宝说,自己在创作第一副《邓小平肖像》时,题款是“挽狂澜于既倒,创奇迹于今朝”,这是他从内心里对小平同志的真实评价,是小平同志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创作第二副作品的时候,为了与第一副有所区别,就把题款改成了“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衰”。

几年之后,邓朴方同志到淄博瓷厂视察工作,看到了展柜里面摆放的刻瓷作品《邓小平肖像》,同样一眼就相中了。于是,第二件刻瓷作品《邓小平肖像》就由邓朴方所收藏。

孙兆宝作品02.JPG
孙兆宝作品

跨越大洋,刻瓷作品成为友谊使者

孙兆宝的人物肖像,不仅形似,更在于神似。

1990年,淄博开始举办陶瓷琉璃艺术节,希望能够由万里同志为陶琉节题字。但是怎样才能够见到万里同志呢?市领导想到了刻瓷,想到了孙兆宝。

接受任务之后,孙兆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时间紧、任务重,但他并没有立即着手为刻制万里同志的肖像,而是找来大量有关万里同志的资料,他要把对万里同志的理解刻入作品之中,“说到底,就是为了刻出人物的神韵。”

刻瓷作品《万里肖像》完成后,淄博市政府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和孙兆宝等一行来到中南海,把作品交给了万里同志。

找万里同志题字的事情,就这么办成了。

从那之后,他先后为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知名人士邵逸夫、霍英东,西班牙王子王妃、日本友人村上隆一等数十人制作刻瓷肖像。

孙兆宝的刻瓷作品,不仅是珍贵的国礼,还是友谊的使者。1990年,中国淄博与美国伊利缔结友好城市五周年之际,时任淄博市副市长孙立义率代表团一行赴伊利,举行“两市友城交流协议续签仪式”。仪式上,孙立义将满载淄博人民深情厚意的礼物——伊利市市长萨沃奇奥女士肖像刻瓷作品,赠送给萨沃奇奥时,整个大厅顿时沸腾起来,掌声雷动。萨沃奇奥面对惟妙惟肖的珍贵礼物心情非常激动,当她知道这一礼物的作者就在大厅里的时候,高兴地把这位来自山东淄博的青年刻瓷艺术家孙兆宝请到了自己的身边,将他介绍给伊利各界的知名人士。

新闻媒体的记者们潮水般涌到主席台前,对孙兆宝进行采访。第二天,各大媒体就刊登了他的大幅照片。孙兆宝的肖像刻瓷艺术轰动了整个伊利,人们纷纷前去观看他的刻瓷表演,萨沃奇奥更是高兴地为孙兆宝题词:“孙兆宝先生,您的天才就是淄博人民最好的礼物,看到您的刻瓷表演,我非常高兴,这使我回忆起淄博人民对我们的友谊。”

孙兆宝作品05.JPG
孙兆宝作品

老骥伏枥,潜心创作痴心不改

从轻工美校毕业后,孙兆宝从事陶瓷艺术创作30多年,主要以人物肖像、山水刻瓷见长。1989年,他的陶瓷壁画系列《情系淄河图》获山东省新产品创新一等奖;1990年,他的刻瓷作品《情系山水》获首届“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创作奖。其后至2009年,共获得国家、省级各种奖项25次,其中,他潜心创作的手绘“高温釉”,在2004—2009年的山东省陶瓷艺术创新作品评比中连续6年获得金奖。因业绩和贡献突出,被载入《1991年中国人物年鉴》。

2010年,孙兆宝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之后,他仍每天勤耕不辍,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题材,创作出大型刻瓷作品《泰岱揽胜》、《乾坤浩气》、《孔子》等力作。

“我现在是一名学生。”孙兆宝说,没有好的绘画作品,就没有好的刻瓷作品,绘画艺术水平上不去,陶瓷艺术水平就永远上不去,陶瓷艺术大师要虚心向绘画大师学习。

孙兆宝作品04.JPG
孙兆宝作品

为了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孙兆宝在年届六旬之时,报考了著名山水画家、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曾先国先生举办的高级研修班,跟随国画大师学习国画技法。一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北京、山东、山西、安徽等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师弟、小师妹们一样,孙兆宝就是一名普通学生,外出写生的时候,与他们一样背着画夹子,走到哪里,吃住到哪里,现场作业,现场请教老师进行点评。

孙兆宝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爬着云梯来到四周都是水晶山的地方,绚丽壮观的水晶山令他无比激动,他甩手折了一截松枝便在地上作画……大梦初醒,他不顾睡眼朦胧,凭着梦境,耗时两天两夜,镌刻出一件晶莹剔透的刻瓷作品——这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兆宝,一位带着激情将内心风景刻画到极致的刻瓷艺术家。

孙兆宝作品06.JPG
孙兆宝作品

“我刻画的是自己内心的风景。”孙兆宝说,为了镌刻好黄河,他曾在壶口瀑布前驻足凝视了5个多小时,大到瀑布的虚实空间、山石走势,小到雾气中细小水珠的升腾缓流,他都细致入微地铭记在心里。回到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把自己关进工作室两天两夜起草图,为的是酣畅淋漓地刻画自己内心的感受。刻瓷是件精细活,小作需要一个月,大作则要二三年。几十年来,他坚持凌晨三点起床雕刻,他说这时候心是最静的。

“他不讲究吃,不讲究穿,就讲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他独一无二的心血。”孙兆宝的爱人、同为艺术家的昃爱红说。

谈到刻瓷艺术的未来,孙兆宝说,把刻瓷艺术发扬光大,需要培养更多的年轻力量,年轻人要善于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己的作品水平,才能形成“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局面。

“如果在淄博建一座中国刻瓷艺术博物馆,我坚定不移地支持,我的作品也都是属于公益事业,要在活着的时候捐出去。百年之后,我的作品就是要摆进博物馆里,由国家、让政府永久性地收藏保存。”在听取了中国刻瓷艺术网CEO高守建先生关于弘扬中国刻瓷艺术,呼吁筹建中国刻瓷艺术博物馆等有关想法和建议后,孙兆宝大师掷地有声。(隋旭光)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孙兆宝 陶瓷艺术大师 捐献 博物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临沂马成锐:“刺绣”活在瓷器上
下一篇:全景中国·“大国工匠”张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