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艺术鉴赏
编辑

王来夏百幅作品贺八十寿辰

发布时间:2016-10-14 14:02:16 来源:淄博画廊联盟  编辑: 
摘要 王来夏,江西九江人,一九三七年九月生,一九六三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原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高级讲师,退休后被聘为名誉教授(现淄博职业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画院画师、淄博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淄博市书画家协会艺术顾问、博山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1.jpg

展览名称:

王来夏八十寿辰书画瓷画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16年10月21日——25日

展览地点:

淄博市博物馆

主办单位: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

淄博市文联

淄博市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

淄博市博物馆

中国陶瓷馆

淄博市美术家协会

博山区文化出版局

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

淄博华光陶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山东依山堂陶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龙尊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景德镇陶瓷大学山东校友会

淄博职业学院

三修书院

联系人:

王旭晖15153361055 13276435051

王来夏艺术简介

2.jpg

王来夏,江西九江人,一九三七年九月生,一九六三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原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高级讲师,退休后被聘为名誉教授(现淄博职业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画院画师、淄博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淄博市书画家协会艺术顾问、博山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0-1981年,与著名山水画大师徐北汀、沈石伽、张云松等共同编著《全国中等艺术学校山水画教材》,并一道赴陕、甘、川、黔、桂、三峡等地考察写生。

1992年,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个人画展,原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先生题写《王来夏山水画展》,原中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先生题字《胸中自有丘壑》,著名国画大师罗铭先生题字《山色有无中》、著名作家李准题字《文无辙道》、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长沈希诚先生题字《足迹走遍天下,纵横万里江山》;画展开幕当日(1992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报道。

1992-1993年,任山东省中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委。    

2006年,个人山水画集《王来夏山水画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发行。    

2006年,《雨后揭晓》编入香港汉荣书局出版物《九秋庆寿》作品集。    

2007年,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个人山水画展。    

2010年,《王来夏山水画写生集》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王来夏艺术馆》在原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成立。

2013年,《王来夏艺术馆作品集》暨淄博工作五十周年,书画瓷画艺术展在淄博荣宝斋举行;

2016年《王来夏艺术馆作品集》精装本由中国人文科技出版社发行。    

多幅作品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地展出或被收藏。

王来夏国画作品欣赏

王来夏瓷画作品欣赏

王来夏书法篆刻欣赏

名家题字贺画展

17.jpg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刘勃舒题字

18.jpg
著名作家李准题字

王来夏艺术评析

淋漓酣畅  雄健俊雅

——读王来夏先生山水画      

吕鸿钧(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

王来夏,著名中国山水画家。江西九江市人,生于一九三七年,一九六三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任教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高级讲师,系中国美协山东分会会员,淄博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淄博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博山区美协主席。献身美术教育四十载,桃李芬芳,弟子千人,为卓有成就的美术教育家。曾先后在北京、济南、泰安等地举办个展,引起画界高度关注并获好评,被誉为“实力派画家”。其作品曾数获国内外大奖,并赴日本、台湾、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本人入编《中国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等。

初秋时日,正所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应邀到来夏先生府上造访。山麓一隅、绿木森森之中,为来夏先生之雅居。推院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盆景、花木、山石、鱼池,静雅至极。不期喧闹市区之边缘,竟有如此“世外桃源”。厅门前,一匾额面迎来宾,曰“悟境斋”。何为境也?心境,意境,化境,或“艺术之境”,“人生之境”?而人生之路,艺术之途,均在悟化之中。步入客厅,四壁山水画图,可谓满目烟云,如同置身三千里山水之中。或重山叠嶂,古木苍翠;或水波浩渺,渔舟唱晚;或杨柳依依,堤岸人家;或崇山孤松,响泉流云。四面云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笔者曾多次悟及,看画家的真迹原作与印刷品,甚至电视片、照片是大不一样的。真迹中,有画家本人的性格、学养、举止言谈、喜怒哀乐,以至画家的呼吸、体温,是鲜活的“全息”载体。而其他的一切复制品,均有“信息耗损”,不可能尽其原貌,这也是笔者的一次“悟境”吧。

来夏先生是南方人,但来到北方已数十年.大约也北方化了,性格爽直。他说,我是个重传统的人,画之创新,要基于传统。数年教学,就是首先教学生中国画传统表现技法,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艺术个性发展构建一个坚实的基础。我的创作,坚技“传统功力要亮相”,如山石,松柏,云水,亭榭。有的年轻人不敢亮相“勾皴”、“骨法用笔”,因此,飘逸有余,厚重不足。

观来夏先生画,笔力雄健,勾皴并用,特别是表现北方之山水草木,有雄浑劲健苍凉之感,其空间,由近及远,由近景的强烈的生命力度的冲击,到远景的有层次的延伸,及至渺远,描绘出巨大的写实空间;而其鲜活的水流、人物、树木、云雾,与远山的凝重.天空布白的虚静,又形成其时间上的层次感。时空交织,实景与虚幻交错,增加了画面的表现力。

来夏先生所推崇的“传统功力要亮相”的艺术观点,笔者也非常的赞同。中国山水画千余年来,不少的大家,如巨然的披麻皴,王蒙的解索皴,倪瓒的折带皴,范宽的雨点皴等,在当时是新鲜的技法创造,而随着时间流失,人们已耳熟能详。产生了”视觉疲劳”,其表现手法的创新已势在必然。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创新的基点,仍不能脱离传统。原因是人们千年来所形成的“审美认同”,即中国山水画的基本面貌,其本质的审美特征,是难以改变的。换句话说,中国画之所以成为中国画(水墨画),你既离不开水,也离不开墨.你也同样离不开宣纸和毛笔。这是从总的方面说.并不是说你画在绢上,或画在玻璃上就一定不是中国画。这是基本特征与个微特征的区别。总之,人们的审美认知,区别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及其他画类的类别差异。现在历史又似乎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即对传统的再次肯定与认同。因为艺术有新旧之别,但这是形式之别,而不是价值之别,更不是优秀与粗劣之别。很难说,凡是新的,就一定是好的;旧的,就一定是差的。优秀的艺术,属于所有的时代。这也就是我们面对历经岁月风尘而愈久弥新的古代优秀画作时的敬畏之情、愉悦之情。一幅《清明上河图》,再过千百年,也仍然是无以替代的伟大作品。人们的审美时尚会有周期性的轮回,这是个哲学上形而上的道理,红的看腻了,绿的就是新鲜的;绿的看腻了,红的就是新鲜的。所谓新的,只有优秀的,才会有永久的生命力;而传统的,只要是优秀的,也照样会有永久的生命力。而今天,历史又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互为展示的平台;正因为有了现代主义一类的表现,恰恰又彰显了古典主义一类的价值。

在传统技法的表现方面,来夏先生力求不失古法,又出新意。如他的青绿山水画《群峭烟云图》,在勾皴、用色上、明丽、典雅、厚重。千岩竞秀,万壑流云,疏密有致,铺排得当。以勾云增其灵动,使其远景更有层次感,以调节崇山的压抑感。远处的数点大雁,翔姿动人。以其这“三动”:云、水、鸟,使其山水画卷顿时灵动了起来。以青绿山水为主体,又以纯墨色渲染出远山,一变古法的单一,看上去有统一之中的变化。可谓道业精深,汲而不泥,这在青绿山水画中别树一帜。再如他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山体巍峨险峻,笔墨交织,浓淡相宜,以浑厚的墨色为主调,淡施石绿,山与山之间,云雾缭绕。而浩大江流,掩于崇山茂林之中。整个画幅气势磅礴,细微处山居、塔寺、船帆、飞鸟为点睛之笔。既见气势,又显精致,浑然一体,可谓精品。同样是鸿幅巨制,《华夏魂》却又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此画是来夏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纵观此画,近处是滔滔黄河,中景群山交错,古木森森,牛羊牧民,黄土窑洞。层峦叠嶂的远方是逶迤不绝的万里长城。画风厚重中见开朗,粗扩中见生机,时空开阔,使人对故国河山顿生豪情。作者以泼墨泼彩抒发了爱恋祖国和民族的深情。作者题款古词一首,以见心志:“黄河、黄河,孕育文明古国,往昔沧桑岁月,今朝欢唱颂歌。歌颂、歌颂,神州大地峥嵘。长城、长城,中华民族象征。华夏炎黄赤子,同属龙的传人。人传、人传,世代团聚合欢”。画家的激情溶于画面并文字,使人入一个宠大的审美“磁场”,再现与表现融为一体,它使人想起音乐巨匠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一种大同世界的理想境界。同时,又使人想起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创作这样的一幅作品,作者肯定是沉醉在一种澎湃的激情之中,此时,所有表现手法的调动无不在自由自在之中。因为一幅大作的完成,既展示画家的技法水准,又展现画家的意趣追求,更有心灵深处的人文精神,没有厚重的思想积累与艺术积累是不可能“一气贯之”完成的。

在山水画的创作手法上,来夏先生认为墨色反差越大越好,以表现丰富的时空关系,如春夏秋冬,暮霭晨雾。近景则要骨法用笔,勾皴并用。如披麻皴、荷叶皴、折带皴、斧劈皴等,有力度较强的造型与质感。当简则简,否则,主要的意象不突出;该“模糊”处当虚淡,虚实相生,表现其诗境。在创新方面,来夏先生悟出水墨山水画,不仅要“玩墨“,而且要“玩水”,所谓“玩水”,就是把水在墨中的妙用发挥到极致。他画烟雨气象,把纸放在玻璃板上,泼墨泼彩,然后用“水冲法”,让水与墨自然相融,以其流动与不流动造成的水墨痕迹,因势利导,勾皴点染,这样的效果是满目烟云,如临其境,有极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玩水的另一法是用毛笔中的余墨沾水作画.取其多层次的水润之气,亦有极佳的效果。

任何一位真正的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都离不开写生,离不开以真实自然山水为蓝本,去直接面对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来夏先生信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训言。他每年带学生外出写生。也往往是师法自然的绝好机会。数年来,他十余登临泰山,还去了黄山、庐山、峨嵋山、华山,以及漓江等灵山秀水。他直接用毛笔写生,记录心灵滤化后的山山水水。看他厚厚的一大摞写生画稿,感觉自然之风扑面而来,大画家石涛曾有写生长卷《搜尽奇峰打草稿》,在亲近自然中,他大彻大悟:“常年任侠五湖游,老大归来卧一丘”。他是把行万里路,观览祖国河山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只有和大自然达到真正神韵上的契合,你的画才会达到象王维那样,由“纤”到“雄”,再到“幻”,此时的千峰万壑,会幻化为胸中的万卷山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把原始的自然景貌,化为笔下的经心灵滤化而提练出的绝佳意象,这些鲜活的物象和艺术语汇,是你出新的底蕴,是别人笔下所没的原创。我以为来夏先生的山水画创作之所以有自己雄奇健峭的气势,灵动自然的诗性,趣味横生的神韵,与他的写生积累是分不开的。师先人与师自然有机的融合,再加上自己不断的笔墨演习,才成就了他今天的地位。

信手写来,是为读来夏先生山水画的一点心得,终觉浅显,还是请读者随画家的真山水作逍遥游吧。

      二00四年九月写于听雨轩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王来夏 书画瓷画 艺术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笔筒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绣——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