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名家名作
编辑

刘永强:妙手精雕刻 青瓷铸大韵

发布时间:2016-05-09 16:56 来源:鲁讯网 作者:张娜 编辑: 
摘要 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无界。即便艺术巅峰堪比珠穆朗玛,千沟万壑也挡不住刘永强在陶瓷艺术道路上前进的脚步。他潜心研究陶瓷艺术三十余年,只为将山东名瓷——鲁青瓷及刻瓷艺术传承发扬。

1.jpg
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刘永强

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无界。即便艺术巅峰堪比珠穆朗玛,千沟万壑也挡不住刘永强在陶瓷艺术道路上前进的脚步。他潜心研究陶瓷艺术三十余年,只为将山东名瓷——鲁青瓷及刻瓷艺术传承发扬。

窑火恒守望 追梦鲁青瓷

阳光明媚的一个春日,笔者慕名来到位于原淄博瓷厂老生活区内的刘永强陶瓷工作室,向这位“老瓷人”探访陶瓷文化瑰宝——鲁青瓷的前世今生。

笔者看到工作室分为办公室、创作室、生产车间三大区域,它仍延续着老瓷厂质朴古老的气息和氛围。步入数十平米的办公室兼展厅宽敞而明亮,映入眼帘的没有富丽堂皇的装潢,只有展柜上一件件光华朗润、形态各异的鲁青瓷刻瓷、浮雕作品和大型瓶板山水刻瓷等作品,琳琅满目,使人应接不暇。

在笔者观赏之际,刘永强向笔者介绍道,鲁青瓷是中国顶级文化瓷种之一、名列世界四大青瓷。早在1400多年前淄博就生产青瓷,上世纪80年代在淄川出土的青瓷莲花尊釉面晶莹圆润,造型秀美挺拔,被国务院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代鲁青瓷则问世于上世纪70年代,在还原焰中三次烧制而成。原淄博瓷厂的科研工作者经过多年的上百次试验,才研制生产出胎体通透、釉面莹润细腻,如脂似玉的鲁青瓷。

自幼在绘画方面天赋异禀的刘永强,自1985年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毕业后,由于出色的素描、色彩功底,被分配到淄博瓷厂科研所工作,那时便对鲁青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加以研究。

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独家生产鲁青瓷的淄博瓷厂由于企业破产,使刚刚燃起的鲁青瓷窑火再次熄灭。刘永强告诉笔者,自瓷厂破产后,鲁青瓷绝产。面对建窑的巨大资金压力,作为一名下岗职工,很想继续传承鲁青瓷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一边进行刻瓷创作,一边从理论上对鲁青瓷进行研究探索。

他回忆道,重新启动鲁青瓷源于他的一个梦。2008年7月的一天中午,刘永强在工作室赶制刻瓷作品,由于连续干了几个白天和晚上,加上天气炎热,身体也有点累,他顺势在工作台上打了个盹,不料梦见自己骑着一匹白色高头大马上,在云雾中穿行,追逐一个硕大的青瓷大瓶,几经转辗,终于在云中抓到了青瓷大瓶,正当在欢乐欣赏之时,不料白马受惊,越上天空,而青瓷大瓶却顺势下落,刘永强跳下白马,在云中追赶青瓷大瓶,当要抓住时,青瓷大瓶却落地摔了个粉碎。这一声巨响刘永强从梦中惊醒。刘永强意识到,将鲁青瓷传承下去是他心中一个执着却未实现的梦想。

回到家中,刘永强重新翻出在淄博瓷厂科研所工作时积累的鲁青瓷知识和配方,认真研究。走访请教专家和当年研制生产鲁青瓷的老工程技术人员,谋划建厂生产鲁青瓷。2010年初,刘永强终于建起了属于自已的鲁青瓷生产厂。经过半年的模索生产,探索适合在滑石坯体上施釉的配方和在新型窑炉烧制中的烧制气氛,终于研制生产出光华朗润的鲁青瓷。产品一经问世,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提升鲁青瓷烧造水平的同时,刘永强加大了对鲁青瓷产品的创新和研究。刘永强告诉笔者,他的鲁青瓷艺术创作是在窑炉前进行的。他分析瓷性和火性,通过对窑火的调控,将自己的激情、感悟投射到火中求才上,才烧出了符合自己意愿的瓷符。目前刘永强生产的鲁青瓷不仅成品率进一步提高,而且质地更加青翠欲滴,釉色如玉,晶莹丰润,明快淡雅。通过浮雕装饰后,生产的产品具有“碧空白云”的效果。不仅满足了自己刻瓷作品的各类造型的需要,而且自已设计,制造模型,生产浮雕梅瓶、葫芦瓶、枊叶瓶等多种型体的鲁青瓷瓶,研制出鲁青瓷浮雕《孔子瓶》、《老子瓶》、《墨子瓶》,成为系列文化艺术作品,成为市场抢手货。他还提出将“陶瓷艺术实用化”的理念,设计出鲁青瓷茶杯、文房四宝、碗等多种鲁青瓷器皿。目前,由刘永强自己设计创作的鲁青瓷器型已有60余种。

为了发展鲁青瓷新产品,刘永强加大力度研究生产新产品。2012年1月份,刘永强根据曾经的梦境,设计烧出了《追梦》鲁青瓷双马浮雕瓶,不仅实现了鲁青瓷生产工艺上的重要突破。《追梦》鲁青瓷双马浮雕瓶,釉面青翠欲滴,晶莹如玉,明快淡雅,光华丰润。在瓶体中心部位,层层云朵青白相间,飘逸而行,同青翠玉滴的鲁青瓷形成鲜明的对比。浮雕双马俊俏清秀,奔驰腾云,扬头撕裂,咆哮长空,形象生动,立体效果非常突出,给人以俊马腾云之感。形成一幅完美的鲁青瓷浮雕艺术作品画卷。据作者观察,在一件鲁青瓷作品当中,浮雕边缘青釉挂边,凸起部分经窑变出现青白相间,乳青色相隔,工艺之复杂实属憾见。成为鲁青瓷生产史上难得的一件艺术珍品。

2.jpg
十八罗汉图

3.jpg
清净世界

4.jpg
敦煌礼佛图

5.jpg
十九罗汉朝观音

6.jpg
万壑疏风图

妙手精雕刻 青瓷铸大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对陶瓷艺术界肖像刻瓷认识还不足,刘永强就已经开始尝试探索,练就了一套过硬的“一刀准”刻瓷艺术手法。

1990年,刘永强先生刻制的戈尔巴乔夫肖像,被外交部作为国礼赠送给戈尔巴乔夫本人。1992年6月,刘永强为来自28个国家的驻华文化使节作刻瓷表演时,波兰文化使节看到为斯里兰卡总统镌刻的肖像时,连声赞叹。这件作品被山东省人民政府作为礼品赠予总统本人。省外办专门致函表扬刘永强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从1996年历时三年,刘永强在20块300×270mm的坚硬光洁的瓷板上刻制出《清明上河图》,艺术再现了宋代张择端的绘画巨作,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尚属首创。刻瓷《清明上河图》既有国画的笔墨效果,又有强烈的金石韵味,其刻瓷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赞赏。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清明上河图》作了专题报道。刻制的《二战风云人物》,将毛泽东、周恩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五位伟人绘刻的栩栩如生,成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刻瓷《二战风云人物》《中华百帝图》《春归图》《清明上河图》等作品荣获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2015年,他所创作的《五百罗汉图》刻瓷作品在山东省陶瓷行业创新评比中获得金奖。

刘永强在长期的刻瓷艺术实践中,经过刻苦学习和摸索,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个人艺术风格特征的新路子。多年来深入研究刻瓷艺术与中国画、篆刻、西洋油画之间的关系。将其它艺术手法灵活运用于刻瓷艺术之中,从而将自身的刻瓷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刻瓷作品既表现出了金石艺术的各种刀法又体现出了中国画的线条笔墨功力和韵味,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新”鲁青瓷的研制成功,使刘永强在刻瓷领域的创新如虎添翼。2010年刘永强创作刻制了鲁青瓷大瓶《敦煌礼佛图》,成为当今最大的鲁青瓷刻瓷大瓶。他借助瓶的细高造型及弧线造型,大胆采用纯线刻手法。从头至尾一气呵成。用细腻的刀法,刻出的6个敦煌佛女优美华丽,借助云彩而不依云而动,凭借飘曳衣裙而不依裙而舞,人物面部表情生动自然,栩栩如生。该作品在山东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中被评比一等奖。他还创作了鲁青瓷刻瓷瓶《十八罗汉》《观音像》《孔子像》等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他还将祖国的秀丽山河跃然瓶上。他的山水类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之际,只见无数条苍劲的线,拙巧的点和面在画面上交错着、汇合着、迸裂着、流淌着。在胎体通透、釉面莹润细腻,如脂似玉的鲁青瓷上,所有的线条墨色都是用来渲染他对山水的感觉与认知。不仅表现了山川丘壑的自然美,也展现了在领路自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的过程中自然契合的灵性与心境,使人感到圆满、宁静、超脱和淡泊。在虚实、松紧、清浑、争让、藏露、苍润、枯湿、纵横、轻重、深浅、远近、明暗的空间与时间中,让观者感受到天地的广阔、大山的精神、自然的壮观、还有在山水中创作出来的一种变化自我、挑战自我的艺术生命。从其中可以感受到刘永强超脱于人情世俗超脱超脱世俗杂念的精神状态。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命运总是眷顾那些勤奋加天才的人。刘永强怀揣一腔对陶瓷艺术热情孜孜不倦探研创新,如今不仅圆了传承鲁青瓷的梦想,而且在刻瓷风格上独树一帜,取得了众多的收获,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山东省轻工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3年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授予“淄博市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刘永强的名子和刻瓷《清明上河图》、《二战风云人物》《中华百帝图》《春归图》等都载入《中国陶瓷百年史》史册,成为淄博陶瓷艺术界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陶瓷艺术是刘永强倾尽半生追究的事业,所有的激情源于陶瓷也全部投于陶瓷,他一旦投入创作便达到心无旁骛似明镜的境界。然而刘永强告诉笔者,虽然现在鲁青瓷成品率达到一定水平,但窑变工艺下的鲁青瓷并不完美,成品率低将会成为鲁青瓷在陶瓷史上发扬光大的绊脚石,解决出品的不稳定性问题仍任重道远。

因此,他常说人生短暂,稍纵即逝,比起头顶大师“光环”,将时间用在各类活动中的觥筹交错,他更喜欢穿上工作服守望在窑炉前,踏踏实实做名手工艺人,为家乡的陶瓷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力。(张 娜)

7.jpg
寒香图

8.jpg
五岳之首

9.jpg
五百罗汉图

10.jpg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刘永强 鲁青瓷 刻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注入创作之中
下一篇:阎先公谈创作:大型陶瓷壁画“夺魁”创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