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名家名作
编辑

【独家特稿】尹干:甘于寂寞不虚度 返璞归真是情怀

发布时间:2016-05-27 17:19:01 来源:原创 作者:隋旭光 编辑: 
摘要 大师的艺术生涯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彩色世界,如他的高温花釉、琉璃艺术、丝绸艺术设计、油画、水彩等;一个是黑白世界,如他的刻瓷、陶艺、炭笔画、钢笔画等。2016年5月22日,中国刻瓷艺术网CEO高守建一行的造访,就刻瓷艺术及相关学术问题与大师进行的对话,丰富而又别有情趣。

001中国刻瓷艺术网CEO高守建,与尹干大师进行交流.jpg
中国刻瓷艺术网CEO高守建与尹干大师进行交流

沐浴着初夏的暖阳,位于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陶瓷艺术馆,安享静谧。

落成于2014年5月的艺术馆,汇聚了大师自1962年从事陶瓷艺术50多年来,所创作设计的代表作品600余件,这些作品不仅凝结了他半个世纪的心血,更诉说了一位甘于寂寞的陶瓷工作者,艰辛并愉悦的艺术创作历程,是他50年陶瓷艺术创作和发展的真实写照。

时常,大师会与这些艺术作品,进行无声地对话和交流。

大师的艺术生涯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彩色世界,如他的高温花釉、琉璃艺术、丝绸艺术设计、油画、水彩等;一个是黑白世界,如他的刻瓷、陶艺、炭笔画、钢笔画等。2016年5月22日,中国刻瓷艺术网CEO高守建一行的造访,就刻瓷艺术及相关学术问题与大师进行的对话,丰富而又别有情趣。

把每一件作品刻上“灵魂”二字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作为景德镇陶瓷学院首届陶瓷艺术系本科毕业生,尹干于1962年服从分配来到淄博工作。如今,54年过去,尹干在生活习惯上已经一如淄博土著,却依旧操着深浓的赣州方言。

尹干说,方言亦是一种文化。客家方言是不可以改掉的,这是与故土紧密联系的根。

“把艺术融于生命,每一件作品,都是有灵魂的。”尹干说。

艺术馆以尹干的名字命名,馆内陈列的600多件作品,有日用陶瓷,有陶艺,有刻瓷,有彩釉,有彩绘,有丝绸,有琉璃,涉及艺术门类之多,表现技法之丰富,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倘佯在陶瓷艺术的世界里,文化,便是共同的话题,交流,便顺理成章地从文化开始。

“展出的这些作品,时间跨度有50年吧,有一部分是我早期的作品,但大多是我退休之后完成的。退下来之后,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去我想去的地方,体验生活,实地写生,埋头创作。”宾语落座,敞开心扉。

尹干的艺术创作,无论陶艺、刻瓷、彩釉,还是琉璃、丝绸,多是自成系列。且作品从气质内涵,到表现形式,再到具体内容,涉猎范围之广,无不令人叹为观止。由此看出,每一个系列的作品成型,均经过了精心酝酿和谋划,源自于大师多少年来所忍受的寂寞。

作为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的创始人,尹干教授从没有留恋于权位的荣誉,相反,在离开行政岗位,没有了日常事务的羁绊之后,他怀着极大的创作热忱,走出院校,他的脚步开始遍及名山大川、小镇乡村、风土人情,走进最真实的生活,吸取最原始、最纯朴的民间气息,他的思维也更加开阔,信步由缰,不受约束。

在鲁中山区,尹干吃农家饭,睡农家乐,当地农村村民就地取材,构建的石质村落,古朴而富有质感,尹干把它们一幅幅地画在了纸上,印在了心里。回到创作室,大师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把实地写生的水彩、钢笔、炭笔作品,经过提炼,再创作,一一刻在瓷盘上。

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创作过程中,尹干俨然是一位音乐大师,他陶醉于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想像,手中的小锤和刻刀在丁丁当当的音符中不断上下翻飞跳跃,随着五线谱的无限延长,系列刻瓷作品《鲁中山区系列》、《鲁山系列》、《沧桑岁月系列》等磅礴而出。

写生是尹干艺术生活的必修课,上四川、下桂林,赴苏杭、走皖南,三上黄山,五登泰山,八盘鲁山,在大自然中上下求索,在创作了乡土题材的《鲁中山村系列》等的同时,又创作了《江南水乡》、《皖南民居》、《泰山》、《桂林》、《黄山》系列刻瓷作品。

年逾七旬的尹干,近年来又多次回到家乡,以难以想像的创作毅力和创作热情,到革命老区和农村写生采风,着手《红色文化系列》和《客家文化系列》的刻瓷创作,并已完成部分《客家文化系列》作品。

尹干的艺术创作,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50多年来,尹干就是在最平凡、最质朴、最细致的在生活中,积累和丰富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所以高于生活,便在于作品的真实、丰富、厚重、唯美。

独一无二的作品中,见不到半点浮躁之气

近些年来,随着刻瓷艺术的逐步普及,以及刻瓷作品日益走向商品化,同质化现象已较为普遍。

一件艺术作品问世后不过数月,相同、相似、雷同、模仿甚至高仿之作,便会相继出现。

在尹干看来,所有的艺术,进门的门槛有高有低。刻瓷作品之所以容易被仿制,是因为刻瓷的门槛比较低,入门也比较简单,即便是不懂绘画的人,也可以学习刻瓷,从而导致大量仿制作品的出现。

然而,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有绘画和艺术修养作为基础。

徜徉在尹干的作品之间,感受着大师艺术风骨和创作灵感,无论是哪一个门类,哪一件作品,几乎没有同质化的可能。

“我的作品,别人刻不了、也仿不了。因为,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身心的投入。”尹干说。

有这样的骨气,才有这样的才气。

有这样的才气,才有这样的底气。

尹干的独创性,一方面,得益于他年轻时就积累下来的深厚文化艺术底蕴。尹干是科班出身,是景德镇陶瓷学院首届陶瓷艺术系本科毕业生,专业院校的系统学习,加之被分配到淄博后,在陶瓷企业常年的实践,使他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作品的理解,都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得益于他长期甘于寂寞、勤于创作、富于实践的积累。尹干的艺术生涯源自于院校,成熟于实践,丰富于教学,收获于亲历,在淄博,有他这样经历的大师唯此一人。

也因为大师所走过的艺术道路独特,涉猎范围广阔,他的作品丰富而多彩。

作品需要“艺术思维”

淄博刻瓷艺术的高峰期,是在2010年前后。彼时,淄博到处都能够看到有人在刻瓷。人情往来,相互间也赠送刻瓷的商品。

尹干说,淄博的刻瓷在达到高峰期之后,近几年间开始受到冷落。

“市场的冷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的原因,刻瓷作品商品化之后,同质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刻瓷商品的吸引力就有所下降;二是人才的原因,老一代的刻瓷艺术家年龄逐渐大了,创作精力有限,年轻人中出了不少刻瓷人才,但有些人因生存问题,深不下去,缺乏创造性。”尹干以自己的视角,分析刻瓷市场的现状。

看到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尹干认为,繁荣刻瓷艺术市场,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艺术思维的问题,二是解决院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三是培育市场的问题。

关于艺术思维,尹干认为,同样是陶瓷大市,淄博与景德镇相比,淄博从事绘画的艺术家,基本没有去做过陶瓷艺术的;而在景德镇就不一样,每天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美术院校的师生,及外国艺术家到景德镇进行陶瓷艺术创作,他们把各自的创作方法、思维、理念带到景德镇,并与当地的艺术家相互融合,使景德镇走向新的艺术高度,“从事陶瓷艺术创作,要有思维、有创意。”

关于院校培养,尹干认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生,刚一毕业从院校走出来,相对来说,由于大环境的关系,找工作比较容易,生存的空间比较大。而在淄博,山东理工大学以前搞过两个陶瓷专业的班,最后搞不起来了,因为毕业以后,很难找到本专业的工作,这个班就办不起来了。

“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政府、媒体、科研院校在内,要做大量的事。”尹干说。

让陶瓷科研人员回归应有的地位

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的身上拥有许多光环,但在他看来,这些光环并不那么重要,真正的艺术家,是要靠作品说话,而不是靠名头。

淄博的刻瓷艺术水平,在全国是一面旗帜。但要更具地方特色,要解决材料问题,就是要用当地生产的陶瓷,因当地陶瓷白胎成本过高,刻瓷艺术家往往都到外地进白胎进行创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刻瓷艺术的发展。尹干举例说,用于刻瓷的骨质瓷器,产于淄博的要几千元一件,产于唐山、潮州的几百元一件;青瓷也是如此,价格有很大差异,淄博当地的瓷器价格降不下来。淄博刻瓷,如果不用本地的材料,而是用外地的材料,就不行了。

淄博当地生产的陶瓷价格为什么高于外地呢?尹干说,看看淄博的陶瓷生产企业,即便是规模再小,也是小而全,什么产品都做。而国内很多陶瓷产区,进行了资源的整合,专业化的生产节约了成本,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无论是陶瓷作品,还是刻瓷作品,对于陶瓷艺术的发展而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非常重要。”尹干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各方面的宣传口径上,更倾向于技术人员的科研攻关,倾向于对新技术的推广,而对有关陶瓷艺术的事与人宣传较少。到了2000年之后,宣传的方向上就发生了变化,宣传口径上更关注的是大师。

“那个时候重点推他们(技术人员),现在的重点是推我们,我们有话语权,他们没有。”尹干认为,大师还是要宣传的,但更要宣传的,是搞科技、搞工艺、搞材料的技术人员,是他们推动了陶瓷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不断前进。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技术人员的地位相对比较低,打击了他们搞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一个地区陶瓷艺术特点风格的形成,首先要解决的是材料,有了自己特色的材料,就为地方陶瓷艺术风格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谁来搞?科研人员。他们是地方陶瓷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正是因为对“大师”的名头看得很淡,尹干真真切切地呼吁:请多多宣传那些默默无闻的技术人员,提高陶瓷科研的技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在与尹干大师告别之际,大师说,中国刻瓷艺术网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弘扬和传播中国刻瓷艺术与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艺术领域独具特色的综合服务型平台,致力于为广大受众提供业内最权威、最全面的刻瓷艺术资讯,致力于推动刻瓷艺术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承担着推动中国刻瓷艺术的创新、交流、繁荣和发展,推动中国刻瓷艺术走向世界的重任,定位高,质量高,水平高,对于中国刻瓷艺术网的未来,以及中国刻瓷艺术的前景,予以厚望。(隋旭光)

002作者与尹干大师合影.jpg
作者与尹干大师合影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尹干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刻瓷艺术 景德镇陶瓷 淄博刻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山东淄博:刻瓷工匠李秋峰 痴情传统文化
下一篇:“小炉匠”任波:25年技艺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