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没有金刚钻 不揽瓷器活

发布时间:2016-06-14 09:56: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孔德 编辑: 
摘要 在短短30年中,淄博刻瓷为何能发展成有规模的产业并在国际上屡屡获奖?中国文化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世典,他在向记者展示淄博刻瓷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毫不忌讳地谈及刻瓷传承中的一些隐忧。


李世典刻瓷作品

山东淄博的刻瓷艺术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重兴,除了拥有陶瓷材质新、种类多、品种全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还聚集着上千名专业从事刻瓷艺术的工作者。可以说,现在淄博刻瓷已经成为中国刻瓷艺术的代表。在短短30年中,淄博刻瓷为何能发展成有规模的产业并在国际上屡屡获奖?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世典,他在向记者展示淄博刻瓷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毫不忌讳地谈及刻瓷传承中的一些隐忧。

古老艺术的重塑

刻瓷艺术相传起源于秦汉,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与普通瓷器用绘画或印刷来绘制图案不同,刻瓷是以特制的钻石笔或合金刀,在上釉烧制过的素色瓷面上绘刻人物、花鸟和书法,它要求艺术家巧用陶瓷造型与釉面的特长来表现各种线条笔墨和情趣神韵。

1982年,被誉为“淄博刻瓷第一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把刻瓷技艺带到了在美国田纳西州举办的世博会上,同一年,另一位淄博刻瓷大师李梓源的作品在德国慕尼黑手工艺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淄博的刻瓷艺术从此一炮打响。

这些成就给淄博的刻瓷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血液,刻瓷艺术人才迅速成长起来。自1982年以来,淄博先后派出几十位刻瓷艺术家赴日本、德国、墨西哥、瑞典等十几个国家及地区做现场表演和巡回展出,国内外70多家电视台、电台、新闻报社对刻瓷艺术做了专题报道。据李世典介绍,30多年来,淄博的刻瓷已形成产业规模,现在这里有超过1000家刻瓷工作室、3000名专业从事刻瓷艺术的工作者,还集结有数千名业余爱好者。其中有国家级大师2人,省级大师20余人。

淄博刻瓷艺术工作者在掌握各类材质性能的同时,不为传统刀法所囿,他们不断研究刻瓷新工艺,赋予了刻瓷新的内容。比如动彩刻瓷始创者冯乃江,在瓷盘上利用釉色窑变的自然色彩流纹刻制出适当的画面意境,把釉色绚丽的色彩优势与刻瓷的金石趣味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洋溢出明快流畅的现代气息。

李世典说,正是因为刻瓷融汇了多门艺术,并不断在工艺上推陈出新,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刻瓷作品也多次被作为国礼馈赠给国外友人。

锤头刻刀与瓷器的交响

淄博的刻瓷制作工艺一般要经过3个步骤:一是起稿,即在瓷器上用拍图或直接用笔设计出画面,然后照图刻制;二是雕刻,使用合金钢制做的凿、金钢石刻笔、小锤、砂轮片等工具,用线刻、点刻、面刻等技巧在瓷器上创作;三是赋色,即用油画颜料、发光油和陶瓷釉,根据瓷器釉面色特征绘制。

在这3个步骤中,每一步都不可或缺,然而最能体现刻瓷工艺的,就在第二步雕刻。制作者通过锤击刀凿的变换来表现线条,再现笔墨的情趣神韵,将高超的陶瓷雕刻技术与娴熟的书法绘画艺术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这其中所需的力度、角度,差之毫厘,便前功尽弃,甚至导致整个器物破碎。李世典说,揽下这门瓷器活,不只得有金刚钻,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技巧。

据了解,早期的刻瓷手法主要是单线勾勒,虽清秀高雅,但很难表现出画面的虚实层次。后来,淄博刻瓷人逐渐将中国画的笔墨、气韵和西洋画的点、线、面巧妙地融于刻瓷技法之中,让作品既保持了金石韵味,又具有了笔墨妙趣。刻瓷艺人还把刻瓷与油画、版画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刻瓷艺术领域,创作出大量的佳作。

近两年来,淄博刻瓷的价格稳步上升,李世典说,因为刻瓷工艺难度大、过程复杂,完成一件作品往往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月甚至几年,所以珍品精品的价格一直较高。他透露,一般国家级工艺大师的作品价格分为3个档次,最贵的价格在50万元左右,这一档的刻瓷作品每人每年仅能制作几十件;其次是价位在20万元左右的,每人每年能制作几万件;还有价格在三五万元到几千元的作品,价格相对亲民,适合初入门的收藏者。

拒绝浮躁 让作品说话

正是因为近两年刻瓷价格的提升,有些刻瓷艺术家开始浮躁起来,另外,精品少、产品单一,甚至相互临摹,缺乏创意等也是淄博刻瓷艺术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做艺术就要踏踏实实,艺术家应该注重自我修养,让作品说话。” 李世典说,“刻瓷艺术把金石、书法、绘画等艺术杂糅其间,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成为一名刻瓷大师,不是易事。就一些小锤、凿刀的使用,也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得心应手,更别提技法的炉火纯青了。”

人才培养的周期这么长,但现在淄博的几位刻瓷大师却不愿多收徒弟。原因是现在市场上有枪手代工现象。有些已有名声的刻瓷艺术家在其徒弟的作品上署名,一件的普通作品就立刻身价大增,收藏者花了大价钱却买不到好作品,这让刻瓷市场一度鱼龙混杂。为了保持自己作品的独创性和市场价值,因此大师们在传授技艺时十分谨慎。

李世典说,目前,人们整体的艺术水准和鉴赏能力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在识别真伪上还有一定距离,不能辨别真伪,再加上人们看到的真正的刻瓷艺术精品太少,盲目看重创作者的名气、头衔等,都对艺术的发展造成误导。归根结底,艺术品真正的生命力还得靠艺术家的品德修养和作品意境。(本文原刊于2013.03.16中国文化报)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没有金刚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特色小镇充满喜和乐——昆仑镇全力打造“陶瓷风情小镇”
下一篇:“80后”手艺人与泥巴的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