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名家名作
编辑

王一君:探索,永不停歇

发布时间:2016-06-23 09:05:56 来源:景德陶瓷艺术品运营服务平台 作者: 上文陶瓷 编辑: 
摘要 2016年6月17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一行来到上文陶瓷莅临指导,平台总经理刘忠国向其介绍了上文陶瓷的运营机制与合作模式。王一君表示艺术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必然趋势,看好平台未来发展。

2016年6月17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一行来到上文陶瓷莅临指导,平台总经理刘忠国向其介绍了上文陶瓷的运营机制与合作模式。王一君表示艺术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必然趋势,看好平台未来发展。

QQ图片20160623090233.jpg

王一君艺术简介:

QQ图片20160623090248.jpg

王一君生于1969年,在全国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是最年轻的一位,是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刻瓷艺术创新评比评委、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出生在淄博瓷厂陶瓷世家里,从孩提时代,就用陶泥制成各种“作品”,晾干后,悄悄的放进窑里烧制。少年时代的悟性,耳濡目染的熏陶,牵动着他的发展方向,高中毕业考取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便一头扎进了陶瓷艺术的海洋。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应该是功成名就,坐享其成,但他从没有停下探索者的脚步。

“不识规矩门外汉,泥于窠臼是半残”。王一君博览群书、爱好广泛,不仅执迷于刻瓷,还对绘画、陶艺也有很深的造诣和探究。他主张艺术是相通的,艺术创作应是创新举措,没有新意的雷同之作,便没有存在的价值,正所谓“同则无继”。创新性思维,必须是定位于人们的普遍的思维规律和价值大框架基础上的突破性举措。“创新”是“完善”和“发现”的过程,是继承中的“革新”和“批判”。

尽管王一君的头衔很多,但是他待人非常谦虚和热情,王一君的外表飘逸的发束,让人没有另类的感觉。反而透着艺术家的气质,欣赏王一君的作品让人感到睹物结思、缘物抒情、豪迈中现潇洒、婉媚处见劲利的艺术风格。刻瓷作品《韶光》获得2002年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韶光》从材质、器形、釉面等方面,都是自己喷釉,自己找窑炉,对比窑炉的烧成温度、曲线等,反复进行试验,解决好胎质、器形、釉面后,再把刻瓷融合起来。2008年获第五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的鲁青瓷《萌者尽达》,从《礼记》中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把中国人的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与陶瓷语言完美结合,充满了灵动之气。

正是因为强调和追求艺术的个性和思想,王一君的作品往往出人意料,让人眼睛一亮,心里为之一震。多年来,王一君坚持工艺手段和造型都是自己做,不管是刻瓷、彩绘还是陶艺,一定自觉按照系统综合的原则来处理。无论是材质和釉面的搭配,造型和彩绘的结合,王一君都要在创作中体现创作者本身的“角色意识”。这种创新的思维使他的作品首次突破山东工艺美术的全国最高奖项纪录,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特等奖”,并屡获全国金奖。外交部礼宾司还专门聘请王一君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提供16寸的刻瓷艺术作品,赠送给外国首脑。

2010年淄博陶博会期间,王一君鲁青瓷刻瓷专场拍卖会成为本次陶博会的一大亮点。拍卖会作品全部是王一君鲁青瓷作品,淄博第一次大师个人作品拍卖会,分外引人注目,现场座无虚席。最终,亮相拍卖会的31件作品,拍出30件,成交总额为92.5万元。其中,作品鹿头尊《乐水乐山》,以40万元的高价成交。

“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面对成就,王一君永不满足。他从容淡定地说,自己是幸运的。与前辈们比,他遇上了更好的时代。与同辈们比,他有幸得到更多的荣誉,遇上了越来越多注以欣赏目光的艺术“知音”。唯有怀着感恩的心,积极生活,认真学习,不断拿出优秀作品回报社会,回报大家。

王一君作品欣赏:

QQ图片20160623090305.jpg
釉上彩《怒放的生命》

QQ图片20160623090323.jpg
釉下彩《心语》

QQ图片20160623090338.jpg
16寸窑变釉刻坯挂盘《月如钩悠韵点清秋》

QQ图片20160623090351.jpg
刻瓷瓶人物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王一君 刻瓷艺术 陶瓷艺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张新中早期作品
下一篇:丁邦海、黄玉双两位大师刻瓷艺术釉雕佛像系列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