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名家名作
编辑

阎先公谈创作(十七)介绍泼彩画齐国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16-08-01 10:12:00 来源:雅藏趣 作者:阎先公 编辑: 
摘要 任何一种艺术创新,都要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我先前探索发明的瓷板色块泼彩画(使用型专利已批复,发明专利还在审批中)最先是在小的瓷板上绘制成功,已创作出“美女与怪石”“十八罗汉”“聊斋十三仙”三组画共60余块。这些画面仅有三十几厘米,我要在大一点瓷板上探索试验,现已开始在50*50厘米的瓷板上画齐国成语故事,用的是新的泼彩方法,表现内容多,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性强的古代历史人物,开创全新的成语故事泼彩画。

任何一种艺术创新,都要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我先前探索发明的瓷板色块泼彩画(使用型专利已批复,发明专利还在审批中)最先是在小的瓷板上绘制成功,已创作出“美女与怪石”“十八罗汉”“聊斋十三仙”三组画共60余块。这些画面仅有三十几厘米,我要在大一点瓷板上探索试验,现已开始在50*50厘米的瓷板上画齐国成语故事,用的是新的泼彩方法,表现内容多,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性强的古代历史人物,开创全新的成语故事泼彩画。

齐国成语故事,是齐国文化中的一部份,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历时845年,跨度年限长,起伏变化大,君主换代频繁,时强时弱,明君、明相、名人、名将、名事非常多,留下了几百个成语故事,我要从中选出100个做为我研究创作的课题。在介绍作品之前,我们应先了解下齐国历史和发展,更有利于对故事的了解。

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齐楚燕韩赵卫秦七国之首。它座落于山东淄博,国都在临淄。齐国自姜太公封齐立国以来,尊贤上功,发展经济,便利农桑、渔、盐,后经管仲相辅齐桓公,九合诸子,一臣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在位43年,他把齐国推到了历史的高峰,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王地位。到灵公、景公时,齐成为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疆土面积进一步扩大,齐国虽政权频繁更换、政变、残杀夺位,但齐国仍保持强国之列,到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发生了政变,杀死了齐简公,出任齐相,田氏掌握齐国政权,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所代替,田氏代齐,进入到战国时期,到齐威王时,齐国势力又强大起来,成为七雄之中,并首屈一指。

综观齐国的几百年兴衰历史,自姜太公到齐桓公、齐景公、齐威王、齐宣王,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影响的君王,都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每一个君主的成功,除其本人的才华胆识,都有名相辅佐,促成了强国之列。齐桓公时有管仲任相,齐景公时晏婴为相,齐威王时有邹忌任相,由于君王与名相的关系密切信任,在治国、治军、经济、外交和爱民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经典故事,使齐国在文化、道德、思想方面留下众多的名人、名言、名事,充分体现了齐国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国,因而我对齐国的文化典故产生了浓厚兴趣,促使我去了解研究,完成我用陶瓷反映齐文化的心愿。

1

在数百个成语故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治国的道理、政策,再到战争的战略、战术,小到百姓的生活起居,许多故事经典感人,即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姜太公是齐国的开国之君,他是文武双全,他曾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统一的周朝政权。因首功被封于齐地建立齐国,他编写的六韬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全书分为六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他与黄书公编撰的兵书、三略,后人把六韬和三略演化为“文韬武略”,这是成语故事“文韬武略”的来历。在这幅画上我把太公塑造成高大形象,手握毛笔要书写,后面悬挂着兵器,反映了太公文武双全的特征。在画面的左侧,把六韬、三略分布于上。大面积的泼上赫石色,留出或擦出太公的头和手,使其突出显亮(图一)。

1.jpg

2

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天下,是因他有一颗胸获大智和尊才爱才的宽容之心,他和管仲之间的恩怨关系,通过成语故事“三衅三浴”足以反映出来。春秋时候,齐国国君公孙无知被杀,在莒国避难的小白和在鲁国避难的公孙纠,争着回来抢夺君位,结果小白抢先一步,坐上了君位,称为齐桓公。他立刻派军队抵抗护送纠来抢夺君位的鲁国军队,鲁军大败,公子纠被杀,辅佐公子纠的管仲被押回齐国。因在夺君位的途中,管仲想射死小白,结果箭射在小白的腰钩上,小白装死而抢到君位,他恨管仲一箭之仇,要杀了他。但辅佐桓公的鲍叔牙不肯,他说,君主要想治理国家,杀他也罢,要想称霸诸候非管仲不可,他的才能比我高的多。齐桓公是一个鸿鹄大志的人,觉着鲍叔牙的话道理很深,又深知鲍管是知心朋友,怨气便烟消云散了,并给管仲举行了“三衅三浴”的消灾仪式,亲自到郊外迎接,并任管仲为宰相。从这个故事中看出了齐桓公的大度,也看出鲍叔牙的胸怀,为了国家他甘愿做副手的高贵品质。我选择了齐桓公亲自出城迎接管仲的这个场面,并用两种重色泼在画面上,留出或擦出三人的主要部位,使其形象突出(图二)。

2.jpg

3

齐桓公之所以能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与明相管仲辅佐有直接关系。管仲,才华出众,其治国理念、哲学思想是空前的,他与齐桓公配合的珠联壁合,齐桓公有宏伟大志,管仲有治国、治军才干,桓公又对管相十分尊崇,国家能不强大吗?从成语故事“以德报怨”足以看出管仲的智谋和齐桓公的宏量。公元前663年,桓公按管仲的谋划,远征北戎。大军行至齐鲁两国交界处,鲁庄公率众为齐军壮行,并答应做齐军后应,然而齐军打败北方山戎回齐,未见鲁军兵卒,齐桓公对鲁王的背信弃义很气愤,要出兵惩罚他。管仲制止说,这样做不妥,咱们刚平定山戎,再与鲁国反目为仇,成舍近求远。咱们不如用我常给您讲的“以德报怨”之法,把从讨伐山戎所得的财宝,分一半给鲁国,鲁候本来负于主公,主公非但不问罪,还有厚赐,他会羞愧,以后会死心踏地尊奉主公。齐桓公对这一建议不满意,但经思索同意了这一做法,果然鲁王感到十分羞愧,又无功受禄,顿时诚惶诚恐,感激涕零。正如管仲所言,鲁王终归不是反复无常之君,从此对齐国尊重使听,在以后的讨伐莒国时,鲁国全力以赴,帮助齐军伐莒。在画面上我把齐军向鲁王送礼作为主要情节,用重色衬托出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使其有突出的感觉 (图三)

3.jpg

4

在众多的故事中,关于君王爱民、尊重人才的成语实在不少。有两个故事足以说明齐桓公对人才的尊重和求贤之心,并在使用人才时看大节,不计小过。成语故事“礼贤下士”是说齐桓公在发现和关注求贤方面的精神,他听说一个叫稷的小臣是个贤士,渴望能见他一面。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都被小臣稷推托有事不见。随从对齐桓公说,一个平民百姓,君王连来三次了,算了吧!齐桓公说,不能这样,贤士轻视爵禄富贵,才轻视君主,如果君主不想称霸业,也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士轻视爵位,我可不能轻视霸业。那一天,齐桓公跑了五次,终于见到了这位小臣,并与之进行了交谈。我把画面用两个鸭蛋圆,分两个内容处理,一个是去见小臣,但门关闭;一个是终于见到小臣时的交谈,几块大颜色,不按圆的构图限止而泼上去,用泼的颜色进一步改变构图的感觉,但却突出了主人的形象(图四)。

4.jpg

5

“不计小过”这个成语故事,进一步体现齐桓公重视人才而不拘一格的大胆使用人才。齐桓公是在无意中发现喂牛人,这个人边敲着牛角边唱歌,听歌声认为这人不寻常,便下车接见了这位叫宁戚的卫国人。经交谈,发现这人很有才华,打算起用他管理国政。大臣们说,先到卫国了解下他的情况,再使用他也不晚。按现在使用干部,应该先调查,防止错提拔,但齐桓公认为,如果派人打听,发现有些小毛病而放弃这个人的大才能,这是因小失大。便提拔宁戚做了上卿。后来,宁戚在齐桓公称霸事业中做出了很大贡献。我把齐桓公下车要去接见宁戚这个主要情节表现出来,抓住了主题,用两块赫石色泼上去,留出两个人物的上身,再设上颜色,效果很理想(图五)。

5.jpg

6

关心老百姓生活,重视老百姓的价值,凡是有作为的名君名相都关注这一点,都认识到关心老百姓的重要性。“以民为天”这个故事恰恰就是说明这一点。当齐桓公问管仲,王尊贵什么,管种说,应尊贵天。齐桓公抬头看天,管仲说,我所说的不是广阔的蓝天,是要君主把老百姓看做天。如果老百姓拥护他,统治就安全,百姓辅佐他,国家就强大,百姓反对他,统治就危险。背弃他,国家就灭亡。管仲把“得民者得天下,失民者失天下”这个道理讲给齐桓公,并强调这是立国之本。这一观点始终影响着齐桓公,因而齐国能强胜。这一观点不仅在历史,就是现今也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我把两个人视老百姓为天的夸张动态强调出来,并把豆茶色泼洒在上面,形成一种嗳嗳的色调,象征着关注关心老百姓,体现正能量(图六)。

6.jpg

7

在关注、尊重老百姓方面,齐景公也是位名君。他生活在公元前550---490年,也是一个有治国胸怀的人。他在位58年,有名相晏婴和司马穰苴辅佐,做出了一番大业。成语故事“一民同俗”反映的是齐景公为教化老百姓而虚心向晏婴请教。他问晏婴,怎样教化百姓,晏婴说,要使百姓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先要爱护百姓,对百姓不要过份严厉,要求老百姓做的事,上面要执行,要百姓禁做的事,您自己首先不做。征收老百姓财物,要适当,不要乱来。这是老百姓听从教化的主要原因。古人说,风俗有不同,但贤名君王爱护老百姓,百姓之间都讲道理,民心一致,天下就“一民同俗”了。晏婴还向齐景公讲述了古人教化百姓的实例(图七)。

7.jpg

8

在尊重人才方面,齐威王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名君,他是公元前378年—前320年,他善于纳谏,使用能人,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当时他有邹忌为相,孙膑为军师,田忌为大将,特别他修建的稷下学宫,广招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人才为宝”这个成语故事,看出齐威王对人才的看法和重视。齐威王与魏王一起打猎,魏王问齐王有宝贝吗?威王说没有。魏王不信,说,我们小小的魏国有十棵能照亮十二乘车远近的明珠,您们大齐国能没有吗?齐威王说,我认为的宝贝与您的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子,把守南门,南面的楚国不敢侵犯我国边境;我把盼子大臣派去把守高唐,赵国不敢犯我的西境;黔夫把守徐州,燕国就害怕;我让种首大臣负责缉捕盗贼工作,齐国从此社会安定。他们都是能光照千里的国宝。魏王听了齐王的话很惭愧,心想,我以珠宝为宝,威王以人为宝,这才是齐国强盛的原因(图八)。

8.jpg

9

成语故事“门庭若市”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凡是有所作为的大王,他们都能虚心听取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才和建议,国家才能日益强大。邹忌自知长的不如徐公美,可是妻子、妾及客人都奉承他比徐公美。他悟出一个道理,妻说我美是爱我,妾说我美是怕我,客人说我美是有求于我,这怎么能听到真实的话呢!他把这个道讲给了齐威王,然后说,齐国方圆千里,王宫美女侍从谁不讨好大王,朝廷大臣谁不怕大王,全国的人谁不有求于大王,他们只是奉承,您很容易受蒙骗。齐王醒悟,立即下令,不论大臣、官吏还是百姓,凡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给上等奖,用书面形式提意见者,受中等奖,能大庭广众之中议论我的过失的给下等奖。命令颁布最初几天,向威王提意见的人川流不息,真是“门庭若市”,时间一长,提意见的人少了,齐威王的威望在老百姓中更高了(图九)。

9.jpg

10

关于相国晏婴的故事很多,晏婴是齐景公时的宰相,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政治家,他生活在公元前578年—前500年,他个子不高,气貌不扬,但清正廉洁,机灵聪明,是历代相国中值得称颂的一个。成语故事“千虑一得”说的就是晏婴的廉洁和正义。当齐景公知道宰相晏婴家里非常贫穷,就派人给晏婴送去许多金子,供他接待客人用,晏婴不接收而退回,景公派人再送,晏婴仍不接收,连返三次,晏婴还是不接收,并对来人说,大王给我的奉禄已够我家用和招待,不能再接收大王的赏赐。晏婴看来人为难,便一齐去见大王。晏婴表示,一个臣子能够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过多的财富。齐景公更加敬重晏婴并说,当年管仲能接收齐桓公的赏赐,你为什么推辞。晏婴说圣人千虑,总有一失,笨人千虑,总有一得,我认为管仲是失误,我是正确的。我在画面上画的是晏婴拒收赐物和向齐景公畅谈对千虑一得的看法(图十)。

10.jpg

11

还有一个故事是反映晏婴机灵善辩,力驳群雄。在维护本国尊严时而表现的机智才华。成语故事“比肩继踵”是说晏婴出使楚国,楚王自恃强大,骄横异常,他知道晏婴个子矮小,气貌不扬,想设圈套侮辱晏婴。他们把城门关闭叫晏婴走一扇小门,晏婴知道他们的用意就说,这是狗洞,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我是出使楚国,不能从这里进。楚王很尴尬,反而被戏弄。晏婴被引到宫殿,在这里晏婴又对楚国文武官员挑衅性的问题一一驳倒。这时楚王出现了,说你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说,齐国京城临淄就有三万户人家,张开袖子可以连成一片阴影。大家挥汗可成阵雨,路上行人,肩肩相靠,“比肩继踵”非常热闹,怎么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人,怎么叫你这样的人出使我国。晏子说,我国出使国家有规定,让贤能的人出使有贤君的国家,不中用的人出使君主不中用的国家。我晏婴最无用,只能出使贵国。楚王无言可对,认为晏婴是个出色的外交人才,不得不隆重接待。我把晏婴在殿堂上伸展双臂,言讲齐国强大的气势充分表现出来,图上面是齐国的繁荣之象(图十一)。

11.jpg

12

还有许多故事是反映当时的许多名士四处游说,向大王进言献策,他们忧国忧民,大都学问很高,知识渊博,说话做事很有策略。比如“凶年饥岁”这个成语故事,说的就是孟子在灾年时看到灾民死尸遍地,对这些失职的官员提出质问,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失职。并且去朝见齐宣王说,您的县官我认识了五人,知道自己罪过的只有一人。他把县官们的谈话向齐王复述一遍,齐王听后,承认说,这是我的罪过了。我用孟子与县官和齐王的谈话做为重点,画面下边我画了五个县官的丑形,上边是灾民饿死的状况。我用两块黑灰色分别泼在画面的上下部位,再用金红色泼在画面中间,空出的两个人物用重彩渲染,起到了对比突出的变化(图十二)。

12.jpg

齐国成语故事非常多,可读性强,我不能一一介绍。在绘制故事过程中体会到,画成语故事,不同于一般的创作,尤其画面的构图和所取舍的内容,一个故事通常涉及到许多方面,要抓住重点,抓住最能体现成语的一个或几个主要情节,再配上文字,文字既是构图的一部分,主要是能帮助了解故事的内容。

泼彩在这一百个成语故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表现出了极强的特点。首先是画面的创新,这种表现是未曾见过的。我用大面积色块,调整构图,用大块颜色把非重要的部分笼罩在里面,使主要部分更加突出。我追求的就像是舞台上的聚光灯打在重点人物身上,周围是暗部,形象突出,对比明鲜的效果,这也是我的泼彩画的特点。我充分发挥泼彩画颜色流淌的特点,有时泼上几种颜色,色彩在流淌中溶合在一起,产生了美妙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我还要继续探索,使画面产生更多的精彩,使泼彩画产生更大的影响。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阎先公 泼彩画 齐国成语故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中国刻瓷艺术大师王一君作品欣赏(四)
下一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丁邦海作品欣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