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北京刻瓷:瓷器上的刺绣

发布时间:2016-09-18 14:29:23 来源:大燕网  编辑: 
摘要 刻瓷,是用特殊刀具在烧制好的瓷器上进行雕刻的技艺;它是以刀代笔的绘画,是在瓷器上的刺绣。早在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

刻瓷,是用特殊刀具在烧制好的瓷器上进行雕刻的技艺;它是以刀代笔的绘画,是在瓷器上的刺绣。早在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

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当时的艺人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刻瓷。

刻瓷兴盛于清朝。相传光绪年间,皇宫里办了个工艺学堂(相当于现在的工艺美院),里面设有刻瓷科,从南方请来了刻瓷大师华约三,带20多个徒弟。后来由于社会动荡,这些人中只有两个北京人留下了,一个是朱友麟,一个是陈永昌老师的父亲陈智光。两位老前辈将刻瓷工艺进行了改革。

当时,南方是用刻瓷刀“刻”,北方惯用錾子“錾”,二老将南北工艺结合,有錾有刻,形成了“北京刻瓷”这一门派。

刻就是直接用刻刀;錾是用小锤子均匀敲击錾子,使其在釉面上推移,形成国画深浅不一的皴染效果。

年过七旬的陈永昌是北京刻瓷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1957年,16岁的陈永昌被工艺美术研究所招入当练习生。学徒的第一天,父亲陈智光并没有给陈永昌讲授任何理论知识,也没教授绘画,而是直接递来一把刻刀和一个瓷笔筒,告诉他:“要学刻瓷,先学刻线。”“刻线是刻瓷的基础,却也是最艰涩枯燥的环节”,陈永昌老师说。

瓷器釉面莹如玉、薄如纸,器身表面有一定弧度,想让线条运行随心所欲,力道很难拿捏。

刻线不能轻易下笔,除非艺人精神高度集中,手指和手腕配合用力,心观眼,眼观手,气运刀尖,人刀合一,让钻石刀在笔筒釉面上一刀一刀缓缓推进,用极细的点组成柔和纤细的线条。

正因为如此,“最开始什么也没干,就刻线条,刻一个月,什么时候刻直了什么时候算。”陈永昌老师一刻刻了近60年,一直到2000年退休,他一直从事刻瓷工作。

退休后,陈永昌老师放不下这门家传的手艺,依然没停止创作,他想多做几件作品留给后人。不少年轻人见过他的作品之后惊叹不已,都怀着极大的求学热情。图为徒弟周晓明——北京师范大学陶瓷设计专业毕业生。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刻瓷是集美术和雕刻于一体的艺术,从事刻瓷创作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精力。

古有诗云:“近触有手感,远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含笔墨韵。”愿更多的年轻人能创作出既有“金石趣”又有“笔墨韵”的作品!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北京刻瓷 陈智光 陈永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浅谈刻瓷——50件晚清顶级刻瓷欣赏
下一篇:技艺精湛的中华刻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