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艺术鉴赏
编辑

西冶工坊印象 —— 博山琉璃技艺的传承者

发布时间:2016-06-29 11:24 来源: 孝妇河畔 作者:杨霞光 编辑: 
摘要 “西冶工坊”是位于西冶街的工坊?是,也不是。西冶街曾是琉璃一条街,处处是工坊。博山琉璃历史悠久,明朝初年已经为宫廷进贡产品了,清朝时期博山成为全国琉璃生产中心。

01.jpg

 引子

“西冶工坊”是位于西冶街的工坊?是,也不是。西冶街曾是琉璃一条街,处处是工坊。博山琉璃历史悠久,明朝初年已经为宫廷进贡产品了,清朝时期博山成为全国琉璃生产中心。20世纪30年代,西冶街两旁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琉璃工艺,从业人员达到4000人。1951年,西冶街成立了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1966年,合作社转为博山美术琉璃厂。20世纪90年代,琉璃厂宣布停产。经过了城市改造,西冶街由原来黑砖黑瓦的琉璃作坊一条街变成了商铺林立的高楼大厦一条街。

如今的西冶街,古朴的琉璃作坊找不到了,灵巧的琉璃艺人看不见了,精美的琉璃工艺品消失了。此时,一位创办“仁济堂”医药连锁十多年的先生心疼了。他就是“西冶工坊”董事长李志刚先生,他毅然肩负起博山琉璃的传承责任,他要将昔日的琉璃艺术大师组织起来,让高端琉璃工艺品重新问世,让中国琉璃制造业继续辉煌。

2.jpg

高起点 高组合

1970年,李志刚先生生于博山。1988年淄博技师学院毕业后,他做过工人,下过海,开过茶楼,干过银行主任,又办起了“仁济堂”医药连锁店。他是一位睿智的人,肯吃苦,爱钻研,善经营,乐求索,责任心强,永不满足。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做大做好,堪称业界强人。

“西冶工坊”的诞生就源于他的这个完美人格。“西冶工坊”座落在博山城东荆山社区,这是李先生2009年买下的17亩地,他的“仁济堂”药库就建在这里。现在,药库变为生产琉璃的厂房了。这里居高临下,西冶街、税务街、孝妇河、大街,以及整个博山城尽在眼下。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实为一块宝地。得知李先生做琉璃的消息,国家电影管理局局长、博山籍作家张宏森先生欣然前来,亲自为他题写了“西冶工坊”四个大字相赠。“西冶工坊”,一个与西冶街琉璃有关的名字,一个让人不自觉联想起闹龙街幽默故事的名字。

2012年,是李先生事业转型的一年。为确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李志刚先生多次拜访,最终请到了琉璃雕琢大师即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张维用先生为文化艺术顾问,请到了山东省琉璃艺术大师王爱广、王德洪等高端人才。

3.jpg

新理念 新成就

以传承中国琉璃为己任,以“千年历史、薪火相传、西冶琉璃、大师风范”为宗旨,以“做精品琉璃,树西冶工坊”品牌为企业目标,李先生开始了科技创新、严格管理、出精致产品、走先进营销的精彩人生。


为确保观念更新、后继有人,李先生不仅虚心学习,亲自研究,还走上强强联手的路子。对内,他精心阅读各种书籍,亲自配方、做实验,修改后再重新配方、重新实验,常常夜以继日,创一月瘦掉40斤的先例。对外,他聘请了许多琉璃大师,同时与刻瓷大师房宏、胡建昌签约,与各大学院校和科研团体联手。良好的企业氛围,优厚的待遇条件,吸引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加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支勇于创新的团队,他们如董事长一样乐于钻研,不断改进配方、温度、成型等多方面技术,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不仅研制成功了传统的鸡油黄、鸡肝石、松石绿等各种名贵材质的琉璃工艺品,还把濒临失传的套料、搅料、抅料、垛料、撑制鼻烟壶重新创作出来。还创作了仿青花系列花瓶、摆件。在众多的色料中,鸡油黄的炼制尤其不易,“九缸十不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鸡油黄又有“黄玉”美称。目前,“西冶工坊”已经生产出各种瓶形的琉璃雕琢工艺品,如美人瓶型鸡油黄的西厢记人物,萝卜型白套绿的山水大瓶,白套红的玉壶春型花卉大瓶等。

4.jpg

热成型 冷加工

要懂得琉璃,我们先了解“热成型”和“冷加工”两个概念。热成型指的是将高达1400度的流质琉璃趁热加工、塑型,冷加工指的是在常温下将成功出炉的琉璃品进行再创造,即套料、雕刻、抛光等。


走进“西冶工坊”,有三个车间我们不能不去。

一是热成型车间。在这里,你会看到琉璃大师挥汗如雨,不停地穿梭于炉口与工作台之间。根据订单需要,一团火红的琉璃在他们手里如同变魔术一般成了老鹰、兔子、神龟、仙鹤,或者大大小小、玲珑剔透的花瓶、挂件和各种器皿,真是花样应有尽有,色彩浓淡相宜,神态惟妙惟肖。琉璃大师们胸有丘壑,用户需要什么他们就制作什么,或者说他们想创造什么就创造什么。根据工艺品的大小难易,一件工艺品的成型大约二十分钟至一个小时就可完成,繁琐的大件一天也能做三四件或七八件。作品成型后,立刻送入400度的温炉慢慢降温,四天后出炉方知这件作品是精品还是存有瑕疵。要知道,出精品的概率只有10-20%,瑕疵却是防不胜防。

二是冷加工车间。在这里,你会看到艺术大师们技艺有专攻。有的专注雕刻,有的专注抛光(轮工),无论哪一种工艺品的成型,都要经过若干时日方能完成。尤其是雕刻,他们要将热成型的精品套料后进行再创作,其精雕细琢至少需要两个月左右。这里的艺术大师要甘于淡泊,耐住寂寞,更需要高超的绘画天赋与雕刻功底。如果说战斗在热成型车间的艺人是魔术师,那么冷成型车间的大师则是仙风道骨,凌然仙人了。自然,整个雕刻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若稍有疏忽,几十天的心血就会白费了。

三是灯工车间。灯工是热成型的一种,却不在热成型车间,需要独处一室,静心制作。灯工指的是将氧气和液化气送入喷灯后,用喷灯喷射火焰给琉璃料条加热,琉璃大师借助钳子、刀片等小工具对琉璃条进行塑型,制作瓶子、动物、挂件或者花、鸟、松、石、盆景等。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那些“牡丹”“石榴”“葡萄”“桃子”“白菜”“萝卜”“蝈蝈”等工艺品了。一件灯工作品的完成少则需要十天、几十天的时间,多则需要几个月甚至更多时间。工作期间,喷灯喷射的火焰高达800度,琉璃大师稍有不慎,不是自己被烫伤,就是作品出瑕疵,难度实为不小。

无论热成型作品、冷加工作品,还是灯工作品,它们无一例外的造型别致、变幻瑰丽、美不胜收。细细品鉴这些作品,我们可以读出工艺大师对时间的坚持、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的礼赞。

5.jpg

琉璃美 醉心扉

走进“西冶工坊”,不进琉璃展厅算是白来了。这是紧挨热成型车间东头的二层楼房。进一楼,我们会有恍如走进流光溢彩童话世界的感觉。展室的四面墙上处处展示着色彩不一、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瓶子、人物、动物、鸟类工艺品。产品既有典雅、庄重的古风遗韵,又有异域的、当代的清新气息。这里有似是而非的抽象雕塑,有惟妙惟肖的人物造型,有巧夺天工的金属摆件,有风格迥异的花器花盆……这些琉璃作品在灯光的映衬下流光溢彩,散发着诱人的光彩。在李先生讲解下,我们知道摆在这里的每一件琉璃作品都是孤品,由于纯手工因素,即使同一人制作同一种作品也绝不会出现雷同。在这里,少到几千元,多到几万甚至十多万元的琉璃珍品比比皆是。

上二楼,首先被迎面而来的琉璃挂件陶醉。看吧,硕大的毛笔与精致的竹签就那么挂在那里,让我们立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拐弯,不仅被二楼更大的展品空间震撼,尤其被五彩缤纷的各种挂件、屏风折服。鸡油黄、鸡肝石、鸡血红、宝石蓝、松石绿等各种颜色的琉璃品兀然静立,象牙白、豆芽绿、鹅毛黄等各种色彩的挂件依墙而立,展厅中间长条桌上的作品更多,这里有动物、植物类的琉璃作品,有酒盅、茶碗、烟灰缸等日用类的琉璃用品,琳琅满目的摆件令人应接不暇。走到展桌尽头,一排精致的琉璃球特别引人注目。原来,这就是我们的董事长李先生的创意——这别出心裁的制作,让12个精美的琉璃球记录了胎儿的整个成长过程。至于牡丹、石榴、西瓜、白菜、青松等琉璃作品,我们已经不能用一个“震撼”的词汇来形容了。

6.jpg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琥珀琉璃市,珍珠玛瑙街”的西冶街景观是找不到了,那么请到“西冶工坊”来吧!“西冶工坊”的今天完全可以满足你的琉璃情结。

仅仅两三年时间 ,“西冶工坊”生产的琉璃品种已达千余种。2012年的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西冶工坊”的琉璃工艺品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赢得了中外人士的青睐,令人爱不释手,出现了争相抢购的喜人场面,引起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第48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西冶工坊的产品获得创新产品设计大奖银奖1项、铜奖1项、优秀奖4项。随着琉璃艺术大师制作雕刻技术的日渐精湛,“西冶工坊”在2014年和2005年获得的金奖、银奖、铜奖等奖项呈阶梯式上升。目前,“西冶工坊”已经入住山东省第一家陶瓷创意园——“淄博国瓷汇”。

面对丰硕的成果,李志刚先生真诚地说:“琉璃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琉璃文化人才的培养,只有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将琉璃文化发扬光大。下一步,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我们会以公司为依托,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琉璃专业人才,为琉璃文化的发展壮大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炉遗址(元末明初)在博山发现,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的炉神庙(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在博山诞生,中国古代第一部琉璃专著()在博山著就,中国第一家琉璃博物馆(1983)在博山建成,中国第一家平板玻璃厂()在这里诞生。2006年9月21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博山为“中国琉璃之乡”。为了博山琉璃文化艺术的传承,我们相信李先生会带领他的团队再接再厉,让“西冶工坊”更多美轮美奂的琉璃工艺品走向世界,让“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的口号喊得更响亮。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4
关键词: 博山 琉璃 印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书法家王培伟:以敬畏心写字
下一篇:鉴画纪余—— 简帛书法札记